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稻病虫害防治主攻对象是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瘿蚊等病虫,重点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即以水稻为主体,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利用天敌的方法,使各项防治措施配套,从而提高总体控制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 1、预防措施在三化螟、稻瘿蚊发生区,要合理安排茬口,减少混栽面积,减少害虫辗转为害的桥梁田,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插秧期等防避措施;提早浸春沤田,降低越冬二化螟、三化螟成活率。 针对当地的主要病虫害,选用抗、耐病虫性好的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旱育秧田应用广枯灵进行土壤处理,预防苗期病害发生;结合水肥管理等健身栽培技术,增强稻株抗病虫能力。 2、2、合理用药根据基层病虫预测预报,通过田间调查,以防治指标为依据,采取治小面积(秧田),保大面积,治前控后,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等策略,选择对路农药。 防治稻瘟病用三环唑、稻瘟灵、灭病威;防治纹枯病用井岗霉素;防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用叶枯宁或叶青双;杂交稻穗期病害如稻叶尖枯病、稻曲病、云行病、鞘腐病、粒黑粉病和叶黑肿病等可用粉绣宁或 40%禾枯灵;防治稻飞虱选用吡巴丹、;防治稻瘿蚊选用益舒丰等。 稻瘟病、稻曲病、稻瘿蚊用药时间特别重要,防治稻瘟病在水稻破口期(10%的稻株破口)、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 35 天用药。 防治稻瘿蚊,秧田期在播种后 5 天、本田期插秧后 57 天施药。 在稻田中禁止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及其混配农药,严禁在水稻后期使用甲胺磷等剧毒、高毒农药。 在水稻前期要谨慎使用三唑磷等有机磷农药防治螟虫,以免引发水稻后期飞虱的暴发。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