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生育期水量管理内容摘要:

1、稻对水分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也不同。 为保证水稻稳产高产,应针对不同生育期,实行科学的水量管理。 1、分蘖期浅水勤灌。 分蘖期浅水勤灌,使水稻植株茎部透光良好,阳光可直接照射到稻株茎部,提高水温和土温,增加土壤中氧气,促使根系发育,提高吸肥能力,促进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灌水的深度,要根据天气情况,般 35 厘米,阴雨天应浅水层。 高温干旱天气稍深为宜。 2、足苗期排水晒田。 分蘖后期,当水稻每亩总分蘖数达到 20 万23 万,则应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有利于主茎和大蘖优生快长,达到穗多、穗大、籽粒饱满、千粒重高的目的。 晒田应掌握天气特点,多阴雨天气晒田困难,晒田时间可长些,并要抓紧晴 2、天早晒田,或争取间隙晴天晒田,干旱天气,水利条件较差的地方可以轻晒田或免晒田。 3、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 幼穗分化期如果水分不足,会减少小穗数,造成颖花退化和穗粒数减少;若灌水过深,会使植株茎部柔软,容易引起倒伏。 般保持水层 68 厘米为宜。 遇干旱天气水层可以稍深些,多阴雨天气或地下水位较高,或稻苗有贪青现象的田块可采取湿润灌溉,保持见干见湿。 幼穗分化期不耐低温,当遇较强冷空气时要灌深水,保持定的深水层,以稳定土温,避免低温影响幼穗发育。 如遇洪涝,则应及时排水,并边排边洗苗,洗去稻叶上的污泥。 4、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 抽穗扬花期应适当保持定水层,以调节土温,提高株间空气湿度,促使水稻齐穗;遇低温天气应灌深水保温。 5、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充实的重要时期,若遇干旱缺水,会引起叶片早衰,影响籽粒饱满;如果保持深水层,会影响后期根系活动,致使灌浆不良。 因此,在灌浆乳熟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做到灌水不积水,断水不缺水,干湿交替,以利籽粒饱满。 在黄熟期以后,需水量减少,此期切忌田间积水,以利促进成熟,方便收割。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