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白叶枯病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 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稻黄单胞水稻致病变种。 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和水孔浸入,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 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 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 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病菌的发育适温 26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带菌,经风雨传播。 氮肥过多和低洼积水田发病早而重。 台风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种上迅速扩散。 防治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稻恶苗病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 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 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 从秧苗期至抽穗期 2、均可发病。 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 3米,极易识别。 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 病菌发育适温 25左右,种子带菌。 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稻纹枯病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 30%施药。 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 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 3 厘米米浇水层。 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 亩用 5%井岗霉素水剂 100 毫升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 25 克,任选一种,对水 100 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 400 千克泼浇。 水稻螟虫重点要抓好 2 代 2 化螟和部分地区的 2 代 3 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处于 3、孕穗到齐穗以前的稻田为重点。 亩用 5%杀虫双大粒剂 1 克撒施,也可亩用25%杀虫双水剂 150 毫升升,或 25%杀虫双水剂 100 毫升加 剂 100毫升,任选一种,对水 60 千克克常规喷雾,或对水 5 克低量喷雾。 稻飞虱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 1500 头以上时施药防治。 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 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 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20 克,或 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 20 克,或 20%叶蝉散乳油 150 毫升,任选一种,对水 75 千克克常规喷雾,或对水 5 克低量喷雾。 稻苞虫以迟中稻田为重点,掌握低龄幼虫盛期,每百丛水 4、稻有虫 10 头时施药。 亩用 90%晶体敌百虫 75 克,或 50%杀螟松乳油 100 毫升升,或剂 150 毫升升,任选一种,对水 75 千克克常规喷雾,或对水 5 克低量喷雾。 稻纵卷叶螟重点防治主害代。 在低龄幼虫期,每百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 15 个,或穗期每百丛有虫 20 头时施药。 亩用 25%杀虫双水剂 150 毫升升,或 50%杀螟松乳油 72 毫升,任选一种,对水 60 千克克常规喷雾,或对水 5 克低量喷雾。 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 水稻孕穗期,每亩用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50 克,对水常规喷雾或低量喷雾,可有效地防止杂交稻早衰,还可兼治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种穗期病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