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倒伏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内容摘要:

稻倒伏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同时还影响稻米的品质,生产中水稻倒伏以后一般减产 1520%,灌浆前倒伏可减产 30%以上。 (一)倒伏的原因1、品种抗倒性差一些品种株型结构不合理,植株偏高,茎秆机械强度差,抗倒性差而造成倒伏。 2、施肥不合理过量施用氮肥,造成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高,植物细胞间隙大,木质化程度低,抗倒能力弱。 3、群体过大栽插群体过大,造成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缺乏抗逆锻炼,易造成倒伏。 4、不合理的水层管理长期灌深水,特别是抽穗后深水管理,会降低水稻植株的机械韧性,根系提前死亡或“未老先衰”,造成地上部分倒伏。 (二)控制措施1、选用抗倒品种品种的抗倒性是基础,特别在 7风灾严重的地区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考虑品种的抗倒性。 2、合理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科学合理配方施肥,n、p、k 肥有机配合,增强抗倒性。 3、合理密植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供肥水平,确定合理的栽插密度,栽插过稀群体不足,过密则群体过大,最后导致倒伏。 4、科学管水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最高茎蘖数达到预期指标时进行晒田,这样既可控制无效分蘖,又可提高抗倒能力。 灌桨期干湿交替管理,可满足根系对水、气的需求,达到养根保叶,抗倒伏壮籽的效果。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