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白粉虱内容摘要:

1、害特点成、若虫用口针插入叶肉吸食稻叶汁液,造成稻叶变黑、枯萎霉烂或诱发煤烟病,严重威胁水稻生产。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约 虫约 羽化成虫于 56 天后身体及翅面分泌出白色蜡粉覆盖。 一龄若虫体长 足 3 对,触角发达,虫体浅黄绿色,扁平椭圆形,虫体外缘具刺毛 18 对,且前后端刺毛较两侧刺毛粗长,进入二龄后触角和足退化。 二、三龄若虫体长 壳长约 圆形,背面前端具刺毛 46 根,多为 4 根,具“上”蜕裂线,后端具刺毛 4 根。 生活习性湖南年生 6 代,福建 7 代,以第 7 代拟蛹和成虫在马唐、千金子、狗牙根、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及落谷苗的叶背面越冬,翌年 4 月中下旬气温升至16时,早播秧田上出现成 2、虫,第 14 代为害双季早稻,3 代是主害代。 平均气温 相对湿度 72,卵期 912 天,一龄若虫 23 天,二龄 35 天,三龄 46 天,假蛹 68 天,成虫产卵前期 12 天,成虫寿命 921 天。 36代为害单季中稻,45 代是主害代。 56 代为害双季晚稻,第 5 代是主害代。 35 代出现世代重叠。 孕穗至灌浆期受害重。 稻田灌深水、杂草多、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茂盛、无效分蘖多、通风不良受害重。 78 月高温干旱受害重。 天敌有蜘蛛、蚂蚁、隐翅虫、寄生蜂等。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边、沟边杂草,及时耕翻落谷苗,消灭越冬虫源。 合理密植,防止偏施氮肥,加强田间管理,不要深灌,适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 (2)采用压前控后治虫策略,狠治 35 代。 在低龄若虫发生盛期喷洒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40氧化乐果乳油 1000 倍液、8杀虫威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20灭扫利乳油 1000 倍液、44速凯乳油 1500 倍液、20吡虫啉(康福多)浓可溶剂 3000 一 4000 倍液。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