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防治方法内容摘要:

着水稻密粒型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施肥量不断增加,密植程度加大,致使水稻稻曲病发生日趋严重。 稻曲病发生严重时,不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而且污染稻米。 稻曲病还会产生毒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防治水稻稻曲病非常必要。 现将水稻稻曲病的病症及有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稻曲病病症。 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 稻曲病病菌属于子囊菌,麦角科拟黑粉属真菌。 发病时该病菌在水稻颖壳中侵染,形成直径 1 厘米左右的近球型“稻曲”。 随着病菌的侵染,在颖壳外面布满一层墨绿色粉末,且带有粘性,这就是稻曲病菌的厚垣孢子,此时极易鉴别该病。 二、防治方法。 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良种,清除田间杂草,深翻土地;合理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少施氮肥,增施微肥。 (2)药剂防治。 采用药剂防治,要掌握好防治时期。 从水稻孕穗期至蜡熟期用 12%绿乳铜 600800 倍液或可杀得 1000 倍液或百菌通 600 倍液等防治,每亩用药液 5060 公斤,隔 710 天喷 1 次,连续喷 34 次,对防治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效果。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