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粒黑粉病防治方法内容摘要:
1、墨黑穗病、乌米谷等。 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水稻扬花至乳熟期,只为害谷粒,每穗受害 1 粒或数粒乃至数十粒,一般在水稻近成熟时显症。 染病稻粒呈污绿色或污黄色,其内有黑粉状物,成熟时腹部裂开,露出黑粉,病粒的内外颖之间具 1 黑色舌状凸起,常有黑色液体渗出,污染谷粒外表。 扒开病粒可见种子内局部或全部变成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 防治方法(1)实行检疫,严防带菌稻种传入无病区。 (2)注意明确当地老制种田土壤带菌与种子带菌两者作用的主次。 以种子带菌为主的地区,播种前必用 10%盐水选种,汰除病粒,然后进行种子消毒,消毒方法参见稻瘟病。 (3)实行 2 年以上轮作,病区家禽、家畜粪便 2、沤制腐熟后再施用,防止土壤、粪肥传播。 (4)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制种田通过栽插苗数、苗龄、调节出秧整齐度,做到花期相遇。 孕穗后期喷洒赤霉素等均可减轻发病。 (5)杂交制种田或种植感病品种,发病重的地区或年份,于水稻盛花高峰末期和抽穗始期,各喷1 次 14%黑偻净胶悬剂 2400 倍液或灭黑 1 号胶悬剂 250 倍液。 轻病年则于盛花高峰末期喷 1 次即可。 此外也可选用 30%百科乳油每 667 50%可湿性粉剂 50,40%灭病威胶悬剂 200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50g,对水 50L 进行喷雾。 使用三酮时应避开花期,于下午施药,以免产生药害。 此外也可在水稻穗期喷洒 25%敌力脱乳油 2000 倍液能有效地防治本病,还可兼治纹枯病、稻曲病、叶鞘腐败病。 (6)选用抗病品种。 在杂交稻的配制上,要选用闭颖的品种,可减轻发病。 专利查询。水稻稻粒黑粉病防治方法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毕业设计论文: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度。 图 32 拌桨轴转速确定 即 gtRocl 或 式中 l ——桨叶端部速度 )/( sm , Rl ; gtoc ——混合料颗粒从总高度 2h 下落的速度 )/( sm ; ——桨叶角速度 )( 1s ; R ——桨叶外缘半径 )(m ; g ——重力加速度 )/( 2sm ; t——颗粒从 2h 高度下落的时间 s。
水稻稻瘟病用药五要点
、看品种用药一般粳稻、糯稻品种发病要重于籼稻、杂交稻。 因此,前者施药量相对来说要多些。 二、看天气用药病菌孢子的形成需要适温和高湿,大量降水或阴雨连绵的天气可为孢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给水条件,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和积累,有利于稻瘟病流行,这时用药要按所需最大剂量用药。 三、针对水稻生育期用药水稻稻瘟病有三个发病高峰期,即水稻分蘖盛期、拔节期、穗期,这三个时期水稻生长发育快、抗病能力差、易感病
水稻稻纵卷叶螟为害及防治
态特征:成虫长 79 毫米,淡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 1 条短线,外缘有暗褐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亦有宽带;雄蛾前翅前缘中部,有闪光而凹陷的“眼点”,雌蛾前翅则无“眼点”。 卵长约 l 毫米,椭圆形,扁平而中稍隆起,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被寄生卵为黑色。 幼虫老熟时长 1419 毫米,低龄幼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桔红色。 蛹长710 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