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的识别和防治内容摘要:

1、翅目,螟蛾科。 别名钻心虫。 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各稻区。 寄主 水稻、玉米、甘蔗、粟、蚕豆、茭白、高粱、油菜、小麦、紫云英等。 近年该虫为害仍然严重。 为害特点 水稻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风易倒折。 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也渐死,称为枯梢期。 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黄色,稻秆易折断。 别于大螟和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形态特征 成蛾 雌体长 展 2326角丝状,前翅灰黄色 2、,近长方形,沿外缘具小黑点 7 个;后翅白色,腹部灰白色纺锤形。 雄蛾体长1315展 21翅中央具黑斑 1 个,下面生小黑点 3 个,腹部瘦圆筒形。 卵长 椭圆形,卵块由数十至 200 粒排成鱼鳞状,长 1316 3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 幼虫 6 龄左右。 末龄幼虫体长 20部除上领棕色外,余红棕色,全体淡褐色,具红棕色条纹。 蛹长 1013黄色至浅黄褐色或褐色。 区 34 代,2024地区 45 代,高于 24地区 5。 以 4 龄以上幼虫在稻桩、稻草中或其他寄主的茎秆内、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 气温高于 11时开始化蛹,1516时成虫羽化。 低于 4 龄期幼虫多在翌年土温高于 7时钻进上面稻桩及小麦、大麦、蚕豆、油菜等冬季作物的茎秆中;均温 1015进入转移盛期,转移到冬季作物茎秆中以后继续取食内壁,发育到老熟时,在寄主内壁上咬 l 羽化孔,仅留表皮,羽化后破膜钻出。 有趋光性,喜欢把卵产在幼苗叶片上,圆秆拔节后产在叶宽、秆粗且生长嫩绿的叶鞘上;初孵幼虫先钻入叶鞘处群集为害,造成枯鞘,23 龄后钻入茎秆,3 龄后转株为害。 该虫生活力强,食性杂,耐干旱、潮湿和低温条件。 主要天敌有卵寄生蜂等。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