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防旱抗旱技术内容摘要:
1、稻大田期防旱抗旱对策对受旱的稻田,宜采用节水灌溉方法。 首先,要满足移栽后的缓苗水,之后应先湿润灌溉,田面不留水层,待水量充足后再采取浅水灌溉;其次,要满足孕穗水,因为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的临界期,对干旱最为敏感,此期如受旱会引起大量颖花败育,从而减少总颖花数和花粉粒发育不全,使其抽穗后不能受精而成为空壳,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 抓紧中耕、及时追肥。 天旱时,如田面尚未完全干涸,就要抓紧中耕除草。 这样既有利于根系发育,减少蒸发,增强水稻的耐旱力,又可防止田里的杂草争夺水分及养料。 另外,高温干旱也影响水稻的吸肥能力,致使水稻生育受抑制,因此应结合中耕灌水,抓紧追施氮肥及复合肥。 如苗数不足,灌水后叶片转 2、色不明显,叶色仍偏黄,应增加用肥量,后期应施好穗粒肥。 灌水较晚的地块,应先施恢复生长肥,再重施粒肥,以减少颖花退化,促进灌浆结实。 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防旱剂,可减少水分蒸发率 70%80%可以减少蒸发,又可以供给稻苗一定养分,以利生长。 加强病虫防治。 受旱水稻的生育进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迟,生育滞后,抵抗力弱,因此应加强病虫监测和防治。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水稻控制灌溉是指水稻移栽后,田面保持 525 毫米薄水层返青活苗,在返青以后的各个生育时期,田面不再建立灌溉水层,以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 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率,下限则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土壤饱和含水率 60%70%.“薄、浅、湿、晒”灌溉技术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是根据水稻移栽后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进行灌溉排水,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即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回灌薄水,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熟期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 这种灌溉技术简明,也易于理解掌握,是节水灌溉的好方法。 专利查询。水稻防旱抗旱技术
相关推荐
因此,在对 DS1820 进行读写编程时,必须严格的保证读写时序, 否则将无法读取测温结果。 在使用 PL/M、 C 等高级语言进行系统程序设计时,对 DS1820 操作部分最好采用汇编语言实现。 (2)在 DS1820的有关资料中均未提及单总线上所挂 DS1820数量问题,容易使人误认为可以挂任意多个 DS1820,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如此。 当单总课程设计 11 线上所挂 DS1820 超过 8
1、暖冬气候特点,有利于二化螟安全越冬。 暖冬降低了二化螟越冬死亡率,有利于二化螟安全越冬,增加了虫口基数。 水稻耕作制度的变化,增加了本田虫口量。 首先,近年来长期推广旱育秧和抛秧,秧苗长势旺盛,叶片嫩绿,二化螟成虫趋绿性强,有利于成虫的栖息和产卵,抛秧减少了因栽秧对蚁螟造成的机械损伤,由此增加了本田虫口量。 小麦、油菜的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为二化螟峰期增多提供了条件。 小麦
1、施保蘖肥氮素营养对水稻分蘖起着主导作用,水稻分蘖期的施肥量是全生育期的2530,所以早施速效性氮素促蘖肥,使叶色迅速转黑,是促进前期分蘖的主要措施。 早熟品种分蘖期短,促蘖肥必须在插秧后 710 天内一次施足。 而中、晚熟品种,一般在插秧后 15 天左右施用促蘖肥,到了有效分蘖期末,若有效茎数明显少于预期的适宜穗数时,宜酌量施用保蘖肥,促进分蘖平稳生长。 水缓苗水稻插秧时为了便于浅插
片机而言,产生不同频率有脉冲非常方便,可以利用它的定时 /计数器来产生这样的方波频率信号,因此,需要弄清楚音乐中的音符和对应的频率,以及单片机定时计数的关系。 在本实验中,单片机工作于 12MHZ 时钟频率,使用其定时 /计数器 T0,工作模式为 1,改变计数值 TH0和 TL0 可以产生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在此情况下,C调的各音符频率与计数值 T的对照如下表: 表 42 音符频率与计数值
位序列码到幅度序列码的变换装置, 再经过数 /模转换就可以 生成阶梯波形。 相位序列码到幅度序列码的变换常州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8 装置就是利用只读存储器 RAM 来完成的。 ④ 数 /模转换器( DAC) DAC 的作用 是将幅度序列码转换为阶梯波。 DAC 的分辨率会对输出波形的精度产生较大影响 ; DAC的分辨率越高 ,组成正弦波的阶梯数就越多、越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