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法内容摘要:
1、苗各项指标均达到壮秧标准。 移栽后缓苗快,分蘖早,甚至无缓苗期。 旱育苗能减少和节约60%70%的秧田用水,每亩秧田可节水 150 立方米,节省水费 15 元。 目前全县推广应用的庭院隔离层旱育苗、高台无纺布育苗面积 40 万床,每床 15 平方米,占总面积 80%以上,为水稻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6 月份降雨季节相衔接,达到抗旱增产目的。 大洼县水稻晚育晚插的时间,4 月 2025 日育苗,6 月 1015 日移栽,比常规的育苗、移栽期推迟 1520 天,缩短了用水期,减少灌水 23 次,每亩可节水 200 立方米,节省水费 20 元。 适合本区晚育晚插的沈农 265 品种抗性好、丰产性能高,生育期 1 2、45150 天,平均亩产达 650公斤,比对照增产 8%。 搭埝、旱整平,是目前节水种稻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旱整地可提高整地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平地后上糊下松,有利于水稻根系下扎。 实现了一次泡田平地就能达到寸水不漏泥标准,既节省多次灌水、续水费用,又为水稻生长发育创造良了环境条件。 三旱整地一般从 4 月初开始,先是机械旱旋耙地,然后是人工旱搭埝做格,田格不宜过大,以 1 亩地 1 格为适。 做格后破碎土块,人工旱整平,填好四边沟。 这些作业要在 4 月底完成。 高地温,促进分蘖发生,尽快达到每亩要求的茎数。 分蘖末期当稻株长势过旺、颜色浓绿、群体株数多时,要撤水晾田控制无效生长,一般干地晾田 57 天为宜。 灌浆期水稻根系逐渐衰老,此时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保持根系旺盛活力,延缓衰老。 在水层管理上采取浅、湿、干的灌溉方法交替进行,能增加土壤中氧气浓度,要尽量减少大水淹灌,降雨后要及时撤水,调整好水层。 灌溉要因地、因苗进行,科学用水来协调好气、热、肥、光关系,使水稻群体发育趋向合理,减少控制无效生长及各种病害的发生,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水稻节水栽培法的推广应用,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生产实践证明,综合节水方法的应用每亩总节水 450 立方米,节省水费 40 多元,增产稻谷 3050 公斤,增产 5%8%,合计节本增产增收 100 元左右。 专利查询。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法
相关推荐
稻在含苞、抽穗期对温度极为敏感(即抽穗前后各 10 天),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日平均温度 30以上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孕穗期如遇 35以上的持续高温,水稻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高温就会产生热害,影响散粉和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壳粒,造成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偏低,甚至绝收。 由于杂交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主导种植作物,种植规模大,品种多
1、握施肥量与施肥期1、施肥量的确定水稻施肥量可根据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全面考虑。 水稻对土壤的依赖程度和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土壤肥力越高,土壤供给养分的比例越大。 我市水稻土普遍缺氮,大部分缺磷,部分缺钾。 为了充分发挥施化肥的增产效应,不仅要氮、磷、钾配合施用,还应推行测土配方施肥。 我国稻区当季化肥利用率大致范围是:氮肥为 3060%,磷肥为
$UE9wEwZQc@adNuKNamp。 MuWFA5uxY7JnD6YWRr Wwc^vR9CpbK!zn%Mz849Gx^Gj qv^$UE9wEwZQc@UE%amp。 qYp@Eh5pDx2zVkum amp。 gTXRm 6X4NGpP$vSTTamp。 ksv*3t nGK8! z89Am YWpazadNuKNamp。 MuWFA5ux^Gj
1、年来,由于工业化程度加剧及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全球气温逐渐上升,灾害性气候频繁发生。 在我国长江流域,每年都会出现持续性的高温天气,这种高温天气的持续发生给杂交水稻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2006 年江淮地区和江苏南京地区再次受到了高温热害,受灾面积达百万亩。 为避免水稻生产受到高温热害影响,现简要介绍高温热害的成因及其防御措施。 高温热害的成因及发生特点水稻在含苞
无线局域网的 协议采用位于 附近的一小段频带进行通信,而超宽带技术则采用从 到 的频带进行通信。 超宽带的信号水平足够低,因此对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来说,超宽带信号的影响类似于噪声。 USB 接口类型 图 1 USB接口类型 Mini 型(公口)、 Mini 型(母 口)、 Mini 型 USB B 型、 USB A 型(母口)、 USB A型(公口) 标准 USB 接口标准 USB 连接器触点
Qt 开发跨平台 IDE 的 Qt Creator 也发布了更新版本。 Qt Creator 和 Qt 共同构成的 Qt SDK,包含了开发跨平台应 用程序所需的全部功能。 Qt Creator 是一个用于 Qt开发的轻量级跨平台集成开发环境。 Qt Creator 可带来两大关键益处:提供首个专为支持跨平台开发而设计的集成开发环境 (IDE),并确保首次接触 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