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法内容摘要:

1、苗各项指标均达到壮秧标准。 移栽后缓苗快,分蘖早,甚至无缓苗期。 旱育苗能减少和节约60%70%的秧田用水,每亩秧田可节水 150 立方米,节省水费 15 元。 目前全县推广应用的庭院隔离层旱育苗、高台无纺布育苗面积 40 万床,每床 15 平方米,占总面积 80%以上,为水稻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6 月份降雨季节相衔接,达到抗旱增产目的。 大洼县水稻晚育晚插的时间,4 月 2025 日育苗,6 月 1015 日移栽,比常规的育苗、移栽期推迟 1520 天,缩短了用水期,减少灌水 23 次,每亩可节水 200 立方米,节省水费 20 元。 适合本区晚育晚插的沈农 265 品种抗性好、丰产性能高,生育期 1 2、45150 天,平均亩产达 650公斤,比对照增产 8%。 搭埝、旱整平,是目前节水种稻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旱整地可提高整地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平地后上糊下松,有利于水稻根系下扎。 实现了一次泡田平地就能达到寸水不漏泥标准,既节省多次灌水、续水费用,又为水稻生长发育创造良了环境条件。 三旱整地一般从 4 月初开始,先是机械旱旋耙地,然后是人工旱搭埝做格,田格不宜过大,以 1 亩地 1 格为适。 做格后破碎土块,人工旱整平,填好四边沟。 这些作业要在 4 月底完成。 高地温,促进分蘖发生,尽快达到每亩要求的茎数。 分蘖末期当稻株长势过旺、颜色浓绿、群体株数多时,要撤水晾田控制无效生长,一般干地晾田 57 天为宜。 灌浆期水稻根系逐渐衰老,此时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保持根系旺盛活力,延缓衰老。 在水层管理上采取浅、湿、干的灌溉方法交替进行,能增加土壤中氧气浓度,要尽量减少大水淹灌,降雨后要及时撤水,调整好水层。 灌溉要因地、因苗进行,科学用水来协调好气、热、肥、光关系,使水稻群体发育趋向合理,减少控制无效生长及各种病害的发生,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水稻节水栽培法的推广应用,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生产实践证明,综合节水方法的应用每亩总节水 450 立方米,节省水费 40 多元,增产稻谷 3050 公斤,增产 5%8%,合计节本增产增收 100 元左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