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隔层育秧栽培注意事项内容摘要:
1、稻隔层育秧抛秧是在软盘育秧抛秧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抛秧技术。 它除了具有软盘育秧抛秧的所有优点之外,还有软盘育秧抛秧无法比拟的优点:第一,它能更有效地降低成本,无须专用软盘,材料易得。 第二,能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播种更方便,更快捷,起秧能整张地扯起,并卷筒运输。 第三,能有效地克服软盘育秧所带来的秧龄限制,可增大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缓解劳动力紧张程度,早晚两季都可选用迟熟品种,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水稻单产,实现双季丰收,一般比软盘育秧抛秧增产 100斤。 第四,能节约种子,避免软盘育秧中播种困难、无法播均匀的问题。 总之,它是比软盘育秧更易操作、更灵活、增产潜力更大的一项抛秧栽培技术。 其关键 2、技术如下:一、材料准备:隔层育秧抛秧不要软盘,但要准备用于隔层的材料,一般用新鲜韧性较好的单层编织袋或高密、高韧、细孔的塑料网纱布作隔层材料。 二、苗床选择: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避风向阳、便于管理、无鼠害的菜园地或旱地作为苗床。 三、苗床整地、做畦:苗床要按宽 、长 810 米的标准整平,做好畦,施好底肥,每亩用 2530 公斤复合肥,直接撒施在床面上,苗床面积一般比软盘育秧扩大 ,即每亩大田配 1520 米长的畦,以利培育多蘖壮秧,提高秧苗素质。 苗床整平施肥后将隔层平摆在床面上,然后将混有壮秧剂的泥浆或塘泥平铺在隔层上,厚度 23 厘米,做好之后即可播种。 四、播种:一般每亩大 3、田用种控制在 斤之间,品种选用迟熟高产优质的杂交组合,早稻在气温稳定在 上时尽量抢前播种,晚稻在 6 月上旬之前播种。 种子按正常的方法催芽后即可播在做好畦的苗床上,早稻覆膜,晚稻覆稻草,播时可先播 2/3,再用 1/3 补空,力求均匀。 五、秧田管理:隔层育秧的管理与正常的秧田管理基本相同,早稻注意保温、保湿和适时通风炼苗,晚稻注意防高温烧芽,在一叶一心时亩用多效唑 505 公斤喷雾,促进分蘖,培育多蘖矮壮秧。 由于隔层育秧不受肥力的限制,早稻可延至秧龄 25抛秧,晚稻可延至秧龄 3045 天抛秧。 六、起秧、抛秧:隔层育秧在起秧前 5要施送嫁肥、喷送嫁药。 酸二氢钾液加 26%三环唑 500600 倍液喷雾,喷药后露干苗床即可起秧。 起秧时必须顺着隔层整张扯起或卷筒运往大田抛栽,抛时可一苗一苗抛,也可将苗一一扯开后装入工具中一把一把抛。 抛秧田要求平整,沙质田当天整田当天抛,烂泥田隔天抛,先抛 2/3,再用 1/3 补空,小田、排田站在田埂上抛,大田应设置 3 米一畦、30 厘米的走行,抛完后进入正常的大田管理。 注意事项:便于操作。 制用量,每亩大田的床面用量为 斤,泥层不能太薄或太厚。 证整张秧苗的完整,不能散落,以利运输、抛栽。 专利查询。水稻隔层育秧栽培注意事项
相关推荐
Qt 开发跨平台 IDE 的 Qt Creator 也发布了更新版本。 Qt Creator 和 Qt 共同构成的 Qt SDK,包含了开发跨平台应 用程序所需的全部功能。 Qt Creator 是一个用于 Qt开发的轻量级跨平台集成开发环境。 Qt Creator 可带来两大关键益处:提供首个专为支持跨平台开发而设计的集成开发环境 (IDE),并确保首次接触 Qt
无线局域网的 协议采用位于 附近的一小段频带进行通信,而超宽带技术则采用从 到 的频带进行通信。 超宽带的信号水平足够低,因此对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来说,超宽带信号的影响类似于噪声。 USB 接口类型 图 1 USB接口类型 Mini 型(公口)、 Mini 型(母 口)、 Mini 型 USB B 型、 USB A 型(母口)、 USB A型(公口) 标准 USB 接口标准 USB 连接器触点
1、年来,由于工业化程度加剧及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全球气温逐渐上升,灾害性气候频繁发生。 在我国长江流域,每年都会出现持续性的高温天气,这种高温天气的持续发生给杂交水稻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2006 年江淮地区和江苏南京地区再次受到了高温热害,受灾面积达百万亩。 为避免水稻生产受到高温热害影响,现简要介绍高温热害的成因及其防御措施。 高温热害的成因及发生特点水稻在含苞
1、秧技术(一)选地做床与床土处理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偏酸、杂草少、离水源近的岗地做床,规格据地膜宽度而定,一般采用 宽地膜,应做 1 米宽、15 米长的床。 将床翻深1015 厘米、除净残杂物,打碎土块搂平,做好床后每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猪粪 10 公斤、硝铵 35 克、二铵 85 克和硫酸钾 54 克,然后将这些肥料反复均匀地拌在 10 厘米床土中,否则烧根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