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种化学除草内容摘要:

1、年来,水稻旱种面积增加,已成为山区农业生产的新亮点。 如何做好杂草的防除,是发展水稻旱种,确保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 化学除草具有快速、高效、省力的优点。 据调查,旱稻田杂草种类较多,其中为害重的主要是稗草、鸭舌草、马唐、苋菜、灰菜、三角菜等。 杂草一般在播种后 7 天左右出现第 1 出苗高峰,以禾本科的稗草、马唐等为主;播种后 20 天左右出现第 2 出草高峰,主要是阔叶杂草;播后 30 天左右,杂草发生量很少,且旱稻群体生长势较强,迟发杂草群体生长势较弱,一般不能构成为害。 可见,播种后 2025 天,发生的杂草约占全生育期杂草总数的 85%95%,是除草的重点。 根据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在使用化学药剂 2、除草时,根据不同草相情况,选用对路药剂,适时用药,用足药量,均匀施药,以保证和提高化除效果。 旱稻田杂草的防治对策与水稻基本田相同,只是在用药品种和方法上更适应旱田的特点。 在旱田进行化学除草必须把地整平整细,喷药时加大喷液量,有利于施药均匀,克服土壤墒情差影响药效发挥,尤其要注意施药质量,土壤封闭应选用喷雾法。 用背负式喷雾器喷药时,喷药后避免在田间踩踏以免影响除草效果。 旱播后苗前处理以土壤封闭为主,结合苗期茎叶处理。 般在播种后 10天左右,每亩用 60%丁草胺乳油 200 毫升、48%仲丁灵乳油 300 毫升加 72%二甲四氯钠粉剂 50 克(二甲四氯钠用量不可超量),对水 75 公斤(5 背壶 3、水)喷雾。 土壤干燥时必须加大用水量,这是决定药剂封闭除草效果的重要一环。 为提高药剂封闭效果,播种后喷药前需用磙子压碎地表土块,以利于土表药膜形成。 第 2 次施药为茎叶处理(兼药剂土壤封闭),旱稻出苗后当稗草 2 叶时选晴天消露后,每亩用 60%丁草胺乳油 200 毫升加 20%敌稗乳油 750 毫升,或 60%丁草胺乳油 300 毫升,1150%杀稗王可湿性粉剂 25 克,对水 40 公斤喷雾。 旱稻田化学除草注意的问题:保证整地质量,要求田面耙得平整,防止高低不平而引起药害和防治效果差。 正确选择除草剂,需进行化学除草的田块,要根据杂草种类和水稻生长情况正确选用除草剂,以提高总体除草效果。 适期施药,使稻苗适于使用除草剂的时期与除草剂有效防除杂草的适期保持一致。 称准药量,在施用除草剂时,用药剂量要称准,做到先算面积后称药,防止药量过大产生药害或药量不足影响防效。 均匀施药,药剂与水要搅均匀,保持喷洒浓度致,特别是喷施可湿性粉剂时,在喷药过程中要注意搅拌,以免桶底浓度太高引起作物药害。 在配制毒土时,要使药剂与细土充分混和均匀。 在喷洒和撒施过程中,要均匀施药,防止重施漏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