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黄矮病防治内容摘要:

稻黄矮病属病毒性病害。 近年来,各地水稻普遍发生黄矮病。 其症状是:前期植株矮缩,叶片顺叶脉黄绿相间,株形松散,叶片与茎秆的角度大,多平展。 后期枯黄卷缩,植株少分蘖,根系短小。 重病株不抽穗,发病后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便枯死。 轻病株抽穗推迟,穗短小,穗头半包甚至全包在叶鞘里,结实很差。 若防治不及时,会使水稻造成严重减产。 水稻黄矮病的发生原因,是由昆虫黑尾叶蝉、大斑黑尾叶蝉、电光叶蝉和二点黑尾叶蝉带毒传播。 这些害虫在刺吸稻汁时,把有毒的唾液注入水稻组织中,使稻株感染病毒。 防治水稻黄矮病必须把叶蝉及时消灭在传毒之前,使水稻不染病。 一、栽培防治 1、连片种植,减少插花田,切断叶蝉辗转为害传病桥梁。 2、选用抗病高产品种。 3、增施有机质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二、药剂防治 1、在晚稻秧田和早插晚稻本田初期施药防治。 用 5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或 50马拉硫磷乳剂兑水 1000 倍液,于晴天傍晚喷雾。 也可用 40乐果乳剂兑水 8001000 倍液,在晴天下午至傍晚喷杀,还可用 25中科美铃1500200O 倍液喷雾。 2、在收割早稻时,要封锁田边,并从外向里集中围歼。 3、早插晚稻本田,减轻对双季晚稻为害。 当发现田间出现零星病株时,要先向病株和病株周围的水稻喷药,歼灭带病叶蝉,防止扩散传病。 同时要把病株拔掉,消灭病源,补插好苗。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