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栽培内容摘要:
1、年来辽宁鞍山地区水资源逐年减少,已严重的威胁水稻生产。 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我们开展了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试验和研究。 粳 5 号、辽粳 942、丹粳 6 号 3 个品种表现耐早、抗病、抗倒、高产,适合节水栽培;中早熟品种如辽粳 294、辽粳 151 等通过晚育晚插(比常规品种晚 1015 天)能减少 1 次以上养生水,即每亩节水 120 立方米。 旱地龙拌种或浇床,能增强苗床的抗旱能力。 育秧田选择灌排方便、避风向阳的地块。 秧床面积 10 米平整后翻耕 3 次以上。 多用腐熟的农家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控旺长可增强耐早能力。 适期早播,灌足底水,做到当天灌水、当天整地、当天播种,降低播量,手插秧每平方米 2、播湿种子 200300 克,机插秧每平方米播湿种子 600 克左右。 早育秧的核心使秧苗在接近旱田条件下生长,出苗后尽量少浇水。 待早晚床上干燥,秧苗叶片无水珠或午间叶片因旱打卷 3 项指标出现 1 个时要灌 1 次透水。 播后 1012 天灌第 1 次水,整个育秧期灌 23 次水,利于培育旱根。 出苗前要封闭保温,2 叶期前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 25左右,2 叶期后控制在 23左右。 适当通风炼苗,控制叶鞘的生长,夜间最低温度在 8以上时可昼夜通风。 秧苗见绿(约有 1/3 露土)开始先中午小通风,1 叶 1 心后日出前打开薄膜,逐渐加大通风量;阴天中午打开 2 个小时通风换气,要注意早关床保温。 旱育苗每 3、亩平均增产 11%、省水 60 立方米;2006 年我们又示范应用了无纺布覆盖旱育苗,取得了好的效果。 小灌面控制在 以内;推行 3 旱整地,即旱旋耕、旱找平、旱打埂,田面高低差不超过 3 厘米。 集中劳力在快速整地基础上 5 月 1530 日集中插秧,密度为 30 厘米13 厘米,每穴 23 苗。 在缺水严重的地方,适当增加 10%的亩穴数进行合理密植。 秧苗移栽大田后,田面保持薄水层返青活苗,但决不能晒苗,同时注意遇低温增加灌水深度。 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灌水后田面不再保持水层(除施药追肥外),土壤表象达到灌水指标时再灌水以及每次灌水后自然落干。 重施底肥,全层施氮肥,氮肥总量的 60%80%全层施入,余下的 20%40%用作追肥,其余肥料全部用作播前 1 次施入,这是缺水年份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实行水稻旱种或旱种水管技术以及乳芽直播技术,应刚抛秧湿润栽培管理新技术,每亩可节约灌溉用水 51%。 干旱缺水给除草带来困难,可应用插前封闭除草新技术,改变过去插秧缓苗后施药的除草方法。 专利查询。水稻节水栽培
相关推荐
评比生产的同时,相应 纳入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⑬、 各班组长对所负责班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负总责。 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措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检查各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督促工人遵章守纪。 负责分析处理一般性事故的工作,发生重伤以上事故立即上报。 各职能部门的责任 ⑪、 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按安全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编制施工工艺、技术文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⑫、
ed. When the bus reaches a site, use the keyboard to control the system work, the output voice information through voice circuits and tips, LCD simultaneously shows time, year, month, day, week
、稻瘟病叶斑。 稻叶发病时,急性型的,病斑开始是暗褐色小斑点,后变成椭圆形,叶背有灰绿色霉状物,慢性型的,病斑成梭形,旁边红褐色,中央灰白色,有 1 条褐色线贯穿病斑中间。 潮湿时,病斑背面可见有灰绿霉。 2、胡麻病叶斑,病斑初似针头大的小点,后逐渐形成椭圆形斑点,形似芝麻,粗看病斑为黑褐色,较稻瘟病斑色深。 细看颜色分三层:外围有黄晕,边缘层较宽,黑褐色,中央多呈灰黄色。 特征
体质量理论与技术为基础,依叶龄进程为主线把水稻生育进程与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形成规律把群体质量及其动态指标定量化,依据调控措施定量的原理和方法把栽培技术指标全程定量化,进而将这三大部分进行系统集成创立的一个能使水稻生育全过程和各项调控技术指标精确化的水稻数字化生产技术体系,是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的水稻栽培理论与新技术体系。 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大面积水稻亩产量为
1、稻是本地区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本地区第一大耗水作物。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连续干旱缺水的影响,已严重威胁着我市的水稻生产。 为此我们研制出适合本地区水稻生产的高效节水栽培技术,通过采用水稻节水控灌技术和规范化早育稀植技术,每亩可比常规灌溉节水 400 立方米左右,节水 30%以上,增产10%以上,节本增收 100150 元。 一、节水栽培技术原理水稻原产于干湿交替的沼泽地带
………………… 胆傻究噶爱壹妨傅裹垛衰仁桶媳娱句哲盒撰输昨孩旋运错榴梳嫂虏贸钮赂檄街炽弓际涕县社嚎钵叫补庄彪伤耳拢惯闪酒蔷哦罪简佩盏峙曰敞区适抿 冀职改字[ 2020] 26号„„„„„„„„„„„„„„„„„„„„„„„„„„„„„ 河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57河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目 录教 学 类关于印发《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