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栽培内容摘要:

1、年来辽宁鞍山地区水资源逐年减少,已严重的威胁水稻生产。 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我们开展了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试验和研究。 粳 5 号、辽粳 942、丹粳 6 号 3 个品种表现耐早、抗病、抗倒、高产,适合节水栽培;中早熟品种如辽粳 294、辽粳 151 等通过晚育晚插(比常规品种晚 1015 天)能减少 1 次以上养生水,即每亩节水 120 立方米。 旱地龙拌种或浇床,能增强苗床的抗旱能力。 育秧田选择灌排方便、避风向阳的地块。 秧床面积 10 米平整后翻耕 3 次以上。 多用腐熟的农家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控旺长可增强耐早能力。 适期早播,灌足底水,做到当天灌水、当天整地、当天播种,降低播量,手插秧每平方米 2、播湿种子 200300 克,机插秧每平方米播湿种子 600 克左右。 早育秧的核心使秧苗在接近旱田条件下生长,出苗后尽量少浇水。 待早晚床上干燥,秧苗叶片无水珠或午间叶片因旱打卷 3 项指标出现 1 个时要灌 1 次透水。 播后 1012 天灌第 1 次水,整个育秧期灌 23 次水,利于培育旱根。 出苗前要封闭保温,2 叶期前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 25左右,2 叶期后控制在 23左右。 适当通风炼苗,控制叶鞘的生长,夜间最低温度在 8以上时可昼夜通风。 秧苗见绿(约有 1/3 露土)开始先中午小通风,1 叶 1 心后日出前打开薄膜,逐渐加大通风量;阴天中午打开 2 个小时通风换气,要注意早关床保温。 旱育苗每 3、亩平均增产 11%、省水 60 立方米;2006 年我们又示范应用了无纺布覆盖旱育苗,取得了好的效果。 小灌面控制在 以内;推行 3 旱整地,即旱旋耕、旱找平、旱打埂,田面高低差不超过 3 厘米。 集中劳力在快速整地基础上 5 月 1530 日集中插秧,密度为 30 厘米13 厘米,每穴 23 苗。 在缺水严重的地方,适当增加 10%的亩穴数进行合理密植。 秧苗移栽大田后,田面保持薄水层返青活苗,但决不能晒苗,同时注意遇低温增加灌水深度。 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灌水后田面不再保持水层(除施药追肥外),土壤表象达到灌水指标时再灌水以及每次灌水后自然落干。 重施底肥,全层施氮肥,氮肥总量的 60%80%全层施入,余下的 20%40%用作追肥,其余肥料全部用作播前 1 次施入,这是缺水年份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实行水稻旱种或旱种水管技术以及乳芽直播技术,应刚抛秧湿润栽培管理新技术,每亩可节约灌溉用水 51%。 干旱缺水给除草带来困难,可应用插前封闭除草新技术,改变过去插秧缓苗后施药的除草方法。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