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要点内容摘要:

体质量理论与技术为基础,依叶龄进程为主线把水稻生育进程与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形成规律把群体质量及其动态指标定量化,依据调控措施定量的原理和方法把栽培技术指标全程定量化,进而将这三大部分进行系统集成创立的一个能使水稻生育全过程和各项调控技术指标精确化的水稻数字化生产技术体系,是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的水稻栽培理论与新技术体系。 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大面积水稻亩产量为 600 公斤,比常规移栽稻增产 10%,节肥 10%,节水 15%,农药用量降低 20%,亩增效益 100 元。 该技术适合在我省各水稻主产区推广应用。 1、精确播种培育壮秧。 适期播种,通过肥床旱育秧、塑盘湿润育秧、双膜育秧等育秧方式,培育适应不同栽插方式的标准化叶蘖同伸壮秧。 2、精确控制基本苗。 根据秧苗素质、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等,按照基本苗公式精确计算大田移栽基本茎蘖苗,据此合理配置行株距。 3、精确运筹肥料。 根据稻田基础地力、目标产量、肥料当季利用率等指标,采用斯坦福差值法精确计算总需氮量。 根据群体质量要求合理运筹茎蘖肥和穗肥,氮磷钾肥平衡施用。 4、精确定量灌水。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水分吸收利用特点和土壤水势变化,进行全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 5、精确防控病虫草害。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大田肥水调控等农艺措施,以及必要的化学防治措施实行综合防治,精确防控病虫草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