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废料加工有限公司石材废料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虑了绿化的环保作用:在厂区道路两侧栽植大树冠行道树,以达良好的遮荫作用及阻隔厂内外粉尘、噪音等的相互影响。 树种选择以适合当地生长为主,根据不同的种植地、不同的功能要求选择,不同树高、各异树冠、常绿落叶、形形色色叶状的搭配,编织一幅四季景色各异、赏心悦目的厂区景观。 厂区围墙是环境美化亮化的重点,沿园区道路的围墙均作透空处理。 为美化厂区夜景,对厂区围墙、出入口及重点绿地均作亮化处理。 用水量标准生产用水:项目生产用水主要为水洗砂用水和石材制品加工及制砖过程中的水泥稀释用水,项目设置一个蓄沉淀水池,一个初级沉淀池和一个次级沉淀池对水洗砂砂过程产生的废水进行沉淀回收利用,只需每天补充消耗水即可,根据企业提供资料,项目生产用水在生产过程中损失的量约为20 吨/天,故项目日补充量约为20 吨,年补充用水量为6000吨。 生活用水量:生活污水:厂内员工40人,无食堂和宿舍。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生活废水定额和实际情况,本项目员工用水按照每人每天50L计,则用水量为2m3/天(600吨/年)。 消防用水量:,根据《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一次,消防用水量按需水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计算,消火栓系统的消防对象为消声器堆放处,其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体积大于500m3,因此,消防用水量:室内10L/S,室外20L/S,消火栓系统的火灾延续时间按照2h计算,不计入总体用水中。 全厂及各区用水量和取水量表71全厂用水量和取水量估算表序号用水项目名称水 量(m3)日均用水量年用水量1生活取水量26002生产用水补充水2060002道路及绿化面积1300合 计236900给水系统(1)水源水源为马厂镇自来水厂和附近河流,从自来水供水管网引入两路DN150的进水管,进入厂区后设总水表计量,水量和水压满足厂区内所有建筑物生活用水及室内、外消火栓用水的要求,厂区采用生活及消防系统合一管网,管材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 项目生产用水采用水泵从附近河流抽水,抽取的河水使用蓄水池蓄积,项目生产废水经二次沉淀后排入蓄水池重复利用,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减轻水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 (2)给水管网厂区内设生活及消防系统合一管网,环状布置,于管管网上布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型号SS100/,设置间距不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 干管交叉处或干支管交接处设置阀门及阀门井,检修阀门的设置以每次检修关断的室外消火栓不超过5个为原则。 厂区生产生活给水管DN≥ 100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柔性橡胶圈接口;DN<100采用衬塑钢管,管件连接。 排水设计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厂区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厂区自建的蓄水池中,厂区雨水管网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作农肥使用排入周边农田,厂区污水管网管材采用直埋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项目生产废水经项目设置的砂水分离器系统处理后,废水进入蓄水池后重新进入生产环节,在做好项目各个储水装置的防渗工作后,基本能实现生产用水的零排放。 项目蓄水沉淀池容积为4800m3,砂水分离系统出水装置总容积为9675m3。 当污水处理装置出现故障、将立即停止排放,本项目废水性质较为简单,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可事故废水打入到砂水分离系统的各个储水池中分离沉淀即可。 项目建设的设施能够满足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要求。 防渗设计为解决渗漏问题,结合实际现场情况选用水泥沙搅拌压实防渗措施,即利用常规标号水泥与天然土壤进行拌和,然后利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在地表及水池形成一层不透水盖层,达到地基防渗之功效。 施工程序:水泥:土混合比例量为3:7,将厂区地表天然土壤搅拌均匀,然后分层利用压路机碾压或夯实。 水泥沙结构致密,其渗透系数可小于1109~11011cm/s(《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防渗效果甚佳,再加上其他防渗措施,整个厂区各部分防渗系数均能够达到11011cm/s。 水泥沙施工过程中特别加强含水量、施工缝、密实度的质量控制,在回填时注意按规范施工、配比,错层设置,加强养护管理,及时取样检验压路机碾压或夯实密实度,若有问题及时整改。 混凝土地面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管理,确保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侵蚀性能。 在装置投产后,加强现场巡查,特别是在卫生清理、下雨地面水量较大时,重点检查有无渗漏情况(如地面有气泡现象)。 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找到泄漏点制定整改措施,尽快修补,确保防腐防渗层的完整性。 借鉴有关企业的成功经验,拟采取如下防渗设计:(1)重点区如蓄水池刚性防渗结构层渗透系数不宜大于1010cm/s,厚度不宜小于150mm;一般防渗渠区如厂区地面刚性防渗结构层渗透系数不宜大于108cm/s,厚度不宜小于100mm。 (2)蓄水装置内污染防治区宜采用刚性防渗结构型式或复合放渗结构。 (3)蓄水装置内抗渗混凝土表层的防渗涂层宜采用无机防渗涂层材料。 (4)污染防治区内的检修作业区面层宜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面层。 (5)污染区地面应坡向排水口/沟,地面坡度根据总体竖向布置确定,%,且不应出现平坡或排水不畅区域。 在做好上述要求的各项设施的防渗给工作后,基本能够保证项目厂区各项设施不会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使项目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控制在厂区范围内,不会影响周边地表水环境及地下水环境。 防洪排涝设计根据项目厂区的重要性,主要防洪建筑物等级为Ⅳ等4级,厂区防洪标准为五十年一遇。 根据业主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本区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 工程区现状:厂址位于xx县新光水库下游,紧邻马厂镇县道。 厂区坐北朝南,整个区域较为平坦,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渐渐降低,四周环山,呈低洼地势。 厂区南侧马厂镇县级公路东西向通行,垂直于公路南北向有一条小河,为马厂河支流。 本次防洪工程的任务是,设计洪水来临时新光水库泄洪以及附近山洪不冲击厂区建筑物以保证厂区安全,此外还应保证项目区蓄水池不被山洪泄入的防洪要求。 通过现场勘察并结合厂区的布置情况,本防洪工程设计方案为:(1)在马厂河支流主河道沿厂区西侧(河道东侧)修筑浆砌石导流坝,使河道水流沿着河道流向下游;(2)在厂区北侧和东侧修建导流坝,确保厂区北侧和东侧的山脉在雨水天气可能发生的山洪能够及时泄入附近河流中,不会进入厂区;(3)对厂区蓄水池和沉淀池等蓄水设施进行加高,同时考虑雨水天气的防洪排涝工作,应在蓄水设施周围修建导流渠,及时疏导厂区存积的雨水。 设计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通风项目建筑较为简单,大部分为露天建筑,通风良好。 仅办公楼需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 屋顶上设置屋面通风器,对办公楼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电力负荷计算全厂电力负荷计算和变压器容量的选择采用需要系数法,照明负荷采用单位面积容量法,全厂用电设备总安装功率为300kW。 电源及电压本项目供电电压为10kV。 自全椒变电所以单回YJV2210kV3x150电缆引入本厂10kV配电所。 变电所及变压器全厂设置1个配变电所,内设10 kV 配电所及安装一台 300kvA变压器,变压器安装在车间附房的配电室内,将10KV高压降为380/220V后供车间生产设备用电。 10KV电源由全椒变电所引入厂区的高压开关站供给。 供电系统及厂区线路10 kV供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低压供电系统采用干线与放射混合式。 厂区电力电缆采用直接埋地敷设方式。 继电保护和电能计量电源进线采用过电流保护对10kV/ kV的变压器采用过电流保护及电流速断保护,并动作与断路器。 干式变压器设温度保护,作用于信号或断路器跳闸。 断路器采用交流操作。 操作电压为110~220V。 在高压进线侧设计量柜,变压器高压侧设有功电能表在底压馈出回路上装设有攻电能表,部分动力配电箱采用带电能表的类型,实行电能三级计量。 75kW及以上的电动机及50kW以上的电加热设备单独装设电能表。 厂区配电及照明厂区配电与照明共用变压器。 车间配电电压为380/220V,工作照明和事故照明电压为220V。 厂区配电采用金属封闭式密集型插接式母线。 照明干线采用电缆,其余线路采用铜芯塑料线,生活间照明采用铜心塑料导线,其敷设方式为穿管暗敷设。 车间内陪电干线沿工艺吊架敷设,照明干线采用电缆沿桥架在屋架上敷设。 高、低压配电屏、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灯具等均采用国产。 厂区内设工作照明、应急照明以及公共区域和紧急出口指示灯。 厂区照明光源采用金属卤素灯,生活间主要采用荧光灯。 厂区内灯具在车间主要出入口控制,路灯控制箱设在主门卫,采用微电脑路灯控制器控制。 防雷接地(1)主要建筑物需采取防雷措施。 采用金属屋面或避雷带防止直击雷。 采用低压避雷器或安装避雷间隙防止高电位引入。 为了防止线路侵入的雷电波过电压,在10kV母线,10kV进出线装设避雷器。 (2)保护接地对高、低压电气设备在正常条件下与带电部分绝缘的外露金属部分进行保护接地。 低压系统中,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缆的PE线在引入建筑物处应按规程重复接地。 全车间进行等电位连接。 车间内的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制。 防雷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共用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防雷引下线利用钢柱或混凝土柱内钢筋,接地装置利用桩基或圈梁内钢筋。 (3)其它类型的接地仪器、仪表、计算机等按设备说明书进行接地。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计及监管依据以下标准:l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l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l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l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项目选址于xx市xx县xx镇xx村县级公路北侧,周边均为。 在项目建设和建成运营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该项目在建设期间和建成运营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噪音施工噪声指在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和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施工机械如搅拌机、震捣器、卷扬机和各种木工机械(电锯、电刨等)产生的间歇性的噪声污染。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空压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所发出的噪音在80195dB(A)左右。 建筑垃圾在临近建筑场地处,因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包括施工时以及结束时剩余的废弃建筑材料、施工器械,开挖地基、平整土地的土石方等,该建筑废弃物主要影响通行,同时也可能在降雨、刮风的天气条件下产生污水和扬尘,从而造成环境的污染。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砖头、石灰渣等建筑垃圾约为80吨,应在建设完成后及时清运出去,不要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扬尘项目在地下挖掘及施工建设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扬尘,这些扬尘尽管是短期的,也会对附近区域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实现降尘。 噪声污染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Ⅲ类(工业区)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 厂内各类地点执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中关于“工业企业厂内各类地点噪声标准”的噪声限值。 废水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经厂区化粪池预处理后作农肥排入周边农田。 废气项目废气重要为岩石在破碎的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破碎粉尘,为无组织排放,项目生产在露天进行,通风良好,所排放的粉尘满足对应的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要求。 固体废弃物污染项目投入运营后,固体废弃物主要有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弃物以及职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生产废弃物均可作为石材制品和免烧砖原料使用,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本次设计承担有污染源的车间、站房的环保设计,做到环境保护治理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环保设施的选用结合实际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对各施工环节中噪音较为突出,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在隔离体上敷以吸声材料,降低噪音。 施工期间产生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