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青枯病防治内容摘要:
、症状生理性青枯:主要发生在水稻灌浆期,病株叶片萎蔫内卷,呈典型的失水症状,叶片与谷壳青灰色,似割倒摊晒天的青稻,茎秆基部干瘪收缩,无病斑,易倒伏。 该病发病迅速,发病前病、健株并无异样,往往在天内大面积成片发生。 水稻菌核病:属真菌性病害。 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后期,最初在近水面叶鞘上产生赤褐色小病斑,渐发展为黑色线条状或椭圆形病斑,可扩大至整个叶鞘。 随着病情的发展,菌丝侵入茎秆,在茎秆上形成黑褐色线条状病斑,病重的茎秆基部变黑、腐朽、纵裂,常软化倒伏,使水稻早枯,谷粒干瘪泛白。 发病后期,剖开叶鞘及茎秆,可见灰白色菌丝和黑褐色针头状小菌核。 二、防治措施生理性青枯:发病原因主要是稻田灌水不当,造成水稻根系发育不良,吸水能力下降,遇干风后水分供求失调,导致大面积青枯。 针对这种病因,生产上应避免长期深灌,适时适度搁田,促使根系旺发深扎。 后期干湿交替,防止断水过早,一般以保持田面湿润至水稻黄熟期为宜,以“养根保叶”。 已开始发病地块,应立即浇跑马水,以缓解症状。 菌核病:病区应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 药剂防治可于水稻拔节期和破口前一周各喷洒一次。 有效的农药有:甲基托布津倍液,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 专利查询。水稻青枯病防治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水稻轻简栽培关键技术
1、)选准种衣剂型号。 “旱育保姆”有多种剂型。 旱育抛秧要选用抛秧型“旱育保姆”,才能使秧苗带土,达到无盘旱育抛秧的目的;旱育手插秧和直播,选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可节省成本。 早、中、晚稻分别选用早、中、晚稻专用型“旱育保姆”。 (二)确定用量。 每公斤抛秧型“旱育保姆”包衣稻种 34 公斤。 用“旱育保姆”包衣稻种出苗率高、成秧率高、分蘖多,需减少播种量。 大田用种量杂交稻每亩 1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