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立枯病的防治内容摘要:

1、004 年全区水稻大面积发生青枯型立枯病,主要是气候异常、气温较高,忽冷忽热、大风日数较多,管理不到位,没做到适温炼苗,适时补水。 导致床内温度高,秧苗徒长,根系发育不良,低温和低温时段导致青枯型立枯病发生。 个别农户粗放育苗、床土 偏高、补水方法和时间不合理,改浇水为灌水刺伤根系,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也是青枯型立枯病发病原因。 理配制营养土,采用 60%70%旱田或园田无除草剂表土,掺入30%40%稻毛或稻乱沤制的农肥,使床土疏松含气量增多。 合理补肥调酸,加入适量床土调制剂使 保持在 间。 催芽播种,立枯病病原菌主要是土壤寄生,在播种前或秧苗 1 叶以前及时施用甲霜灵或恶霉灵等药剂灭菌,可降低病理性立枯 2、病发病几率,一般用育苗灵、立枯清、育秧灵、移栽灵等药剂灭菌效果很好。 根据床内温度及时炼苗,坚持“高温不捂,低温不揭,适温不丢”的原则,出苗后 2830为宜。 秧苗 开始通风,白天保持 2528,夜间盖膜保温。 前后温度控制在 2025,3 叶期选好天炼苗,逐步实行日揭夜盖。 不要浇水太勤,当床土表面发白或秧苗出现干枯状时浇水,每次浇水要足,禁止大水漫灌。 秧苗若出现脱肥,每床(20 平方米)可用 500 克磷酸二铵配制 1%溶液浇施。 往成为弃苗。 但采取积极措施,病害秧苗损失会降低很多。 在秧苗发病初期用育苗灵、立枯清、育秧灵、移栽灵等药剂灭菌,可控制病害蔓延,有治愈效果,对生理性立枯病也有促进根系发育达到缓解病情作用。 若降低病菌的抗药性,可改用同类药剂杀菌效果更好些。 今年我区采用的是移栽灵、壮苗宝、黄秧抗病青等药剂。 酸化床土秧苗发病后,可用 98%浓硫酸配制 500800 倍溶液浇施床土,达床土饱和为止,再用清水洗苗,以免叶面灼伤。 遮阴防晒,青枯型立枯病采用此法效果好,因为青枯型立枯病主要是水分入不敷出造成的,遮阴防晒可减少叶面蒸腾。 秧苗发病不宜直接施用化肥,以免刺伤根系,病害蔓延加重,若脱肥严重可喷施叶面肥,如植物动力 2003、磷酸二氢钾等。 温度管理,秧苗发病后温度要严格管理,应控制在 2530。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