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抛秧田管水要诀内容摘要:
1、稻抛秧栽培的根系分布较浅,前期生长旺盛,后期容易倒伏。 因此,应针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不同要求,采取相应的灌溉措施,通过水的调控,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矛盾,培育水稻的理想株型和发达健壮的根系,实现抛栽水稻的高产。 水稻抛秧田管水的核心是控水调气,应掌握以下要诀。 薄水抛秧田面水层薄,抛秧人泥就浅,加上表层悬浮泥浆的下沉,能使秧苗立苗快,扎根稳,为抛秧早生快发和防止后期倒伏奠定基础。 浅水立苗浅水能起到供水、调肥、通气、保温、保湿等作用,十分有利于禾苗立苗和分蘖。 早稻抛栽后四五天、晚稻抛栽后二三天,应主攻扎根立苗,因此,田中要保持浅水层。 早稻抛栽后若遇大风大雨天,则要敞开出水口,让水自然流出, 2、避免积深水浮蔸。 晚稻抛栽后一二天,如遇上高温天气,可在上午 10 时左右适当加深水层,下午 4 时牛以后开始排水,实行日灌夜排,防止高温烫茁、伤苗。 露田促根抛栽后到晒田前的主攻目标是促壮蘖健根,分蘖期间要经常短时间露田以利促根和分蘖。 每次露田时间为二三天,待田面出现“蚯蚓屎”但不开坼时复灌浅水,然后让其自然落干,不要水接水。 如此反复;直至晒田。 晒田控蘖晒田是塑造水稻理想株型和防止后期倒伏的重要措施。 当早稻发足计划穗数的 85%、晚稻发足计划穗数的 90%时,及时晒田控蘖促根、控叶壮秆。 晒田时间一般比大苗洗插的田要早 5 天8 天,具体时间要看天气、看苗、看品种而定。 晒到田中开丝坼、白根满面跑、叶色稍褪淡、茎硬叶挺时复水。 深水养胎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是水稻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供水不足则稻穗发育受阻,颖花退化,实粒数减少,导致减产。 故此期要深水养胎,一般保持水层 3 厘米米深,但中途要短时间的露田,以促根和幼穗同时快速生长,增强水稻吸肥和抗倒伏能力。 湿润壮籽齐穗后长期灌深水会导致禾苗根系早衰,但缺水又不利于籽粒充实。 因此,应采取以湿为主、干湿交替的管水方法。 晴天每隔五六天灌水 1 次,雨天及时排干降水。 保持田面干干湿湿,但不能使田面发白,促叶青、秆壮、根健。 收割前 7 天,停止灌水,使稻田逐渐干燥,促使养分迅速向穗部输送,转色落黄,但不能脱水过早,以免影响干粒重。 专利查询。水稻抛秧田管水要诀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柳林初中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生、老师取物登记,一般物品转交不超过一天,紧要物品不超过半天。 不负责现金和贵重物品的收存转交。 ② 校外人员因联系公务需要进校的, 门卫保安员要查验并登记本人的有效证件 (介绍信、身份证、工作证 ),规范完整填写登记表格,并联系校内有关处室或人员,确认是否接待后,决定是否允许进入学校。 未从当值保安员值勤校门进入学校的人员,不得让其出校。 对外来人员进出校门时所带物品要注意观察留意,留好记录
水稻苗期立枯病的防治
1、004 年全区水稻大面积发生青枯型立枯病,主要是气候异常、气温较高,忽冷忽热、大风日数较多,管理不到位,没做到适温炼苗,适时补水。 导致床内温度高,秧苗徒长,根系发育不良,低温和低温时段导致青枯型立枯病发生。 个别农户粗放育苗、床土 偏高、补水方法和时间不合理,改浇水为灌水刺伤根系,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也是青枯型立枯病发病原因。 理配制营养土,采用 60%70%旱田或园田无除草剂表土
水稻漂秧原因及防止措施
、漂秧原因水稻在抛秧过程中发生漂秧现象的主要原因:整地质量不佳,田面不平整,或地硬、无泥浆,致使抛秧后小苗倒伏。 抛秧时田面水层较深,秧苗不能落入泥中,无水层时就倒于田面。 育苗时播种不足或根量少,不能形成结实的营养秧,秧苗拔出秧块即散,致使秧苗难以立于田面。 耙地后,未能适时抛秧,悬浮泥浆下沉,田面僵硬,错过了抛秧适期。 在 4 级以上大风天抛秧,无论顶风抛还是顺风抛,均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