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播花生播种是关键内容摘要:

1、重茬。 重茬花生一般表现为棵小、叶黄、早落叶、病虫多、果少而小。 一些 667 平方米产 500 千克的花生田多是在轮作五六年或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肥沃土地上获得的。 在重茬地上种植花生,即使增加肥料,也很难达到预期的产量。 实践证明,轮作换茬是有效提高花生产量的措施之一。 当加深耕作层,可促进花生的根群发展,增强其吸收肥水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深耕 2633 厘米比浅耕 1013 厘米可增产 20%。 夏播花生有套种和茬后播种两种。 前者应在前作物播种前进行深耕施肥,同时加强前作物后期的中耕,为花生套种创造疏松、墒足的土壤条件。 后者要在前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灭茬,抓紧施肥、耕耙、播种。 养 2、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而且前期根瘤菌固氮能力弱,中后期果针下扎时肥料又难深施。 因此,施足基肥就显得十分重要,基肥用量应占施肥总量的 80%90%。 一些花生田只施基肥,后期不进行追肥也能获得高产。 基肥主要是有机肥,有机肥既能满足花生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又能改良土壤。 每 667 平方米施 5002000 千克的优质圈肥,花生产量为 150200 千克;每 667 平方米施 25003000 千克的优质圈肥,花生产量为250300 千克。 地力越差,有机肥效果越明显,新整农田更要多施有机肥,才能保证当年丰产。 增施磷肥花生所需磷肥比一般作物多,对磷肥的吸收利用率也高。 实践证明,花生施用过磷肥后不仅 3、对当年种植的花生有增产效果,而且后效也很明显。 每667 平方米施过磷酸钙 10 千克,可使当年花生增产 第二年种玉米又可增产 30%,磷肥效果可维持 3 年以上。 磷肥虽然对花生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其增产幅度的大小与施肥技术又有密切的关系。 有机肥越少,磷肥效果越高,有机肥料用量为 2000 千克时,磷肥效果就不明显了。 另外,磷肥易被土壤固定,因此把磷肥与有机肥混合堆沤半月以上,然后捣细,在播种时进行集中沟施效果更佳。 在薄地施用磷肥时,每 667 平方米加入 千克的氮素化肥作为种肥,更能发挥磷肥的增产效果。 但要注意在施用种肥时要将肥、种隔离,以免伤害种子,影响其发芽出苗。 钙肥花生施用钙肥可以调节土 4、壤 ,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改善氮素营养,促进荚果发育,减少空果和烂果。 缺钙的花生地施用钙质肥料后增产效果明显。 菌肥人工接种花生根瘤菌可使花生早结根瘤、多结根瘤,提高花生植株的固氮能力。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花生根瘤菌剂(或称根瘤菌肥)每 667 平方米一般用25 克,使用时要将其加适量水调成糊状与种子拌匀,注意要随拌随种,防止日晒,也要避免与杀菌剂混用或接触。 近年来,667 平方米产 500 千克左右的花生高产田不断涌现,这主要得益于种植户的巧施肥,其经验可供农民朋友们借鉴:每 667 平方米施优质土杂肥50006000 千克、硫铵 3645 千克、过磷酸钙 50 千克、氯化钾 25 千克(或草木 5、灰 80 千克)、石膏 58 千克。 进后熟,从而提高种子的生活力,使种子发芽快、出苗齐。 特别是成熟度差和贮藏期间受过潮的种子,晒果效果更加明显。 晒果一般在播前半月进行,选择晴天中午晒 45 小时,连续晒 34 天即可。 但注意不能直接晒种子,以免种皮变脆爆裂,晒伤种子或“返油”,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 剥壳剥壳时间离播种期愈近愈好。 因为剥壳后的种子失去了荚壳的保护,直接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接触,使其呼吸作用和酶的活动旺盛,容易消耗掉种子内的养分,降低种子的生活力,致使出苗慢而不整齐。 发芽试验花生种子在剥壳前要进行发芽试验,以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胚根露出 3 毫米以上为发芽,3 天的发芽百分数为 6、发芽势,7 天的发芽百分数为发芽率。 发芽势在 80%以上、发芽率在 95%以上的花生才能用做种子。 分级粒选花生出苗前后所需要的营养主要由两片子叶供给,因此要选用粒大饱满的花生用做种子。 可结合剥壳将种子按大小、皮色、饱满度进行分级粒选。 催芽催芽是确保花生全苗的一项有效措施。 催芽的主要作用:一是能准确无误地选出发芽种子,保证好种下地。 二是不发芽的种子可拣出榨油,避免浪费。 三是可使出苗整齐。 催芽的方法很多,目前各地推广的方法有土炕催芽、沙床催芽和室内催芽 3 种。 在精选种子的基础上,可根据花生种子发芽所需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灵活掌握。 但在机播时不一定要催芽。 催芽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必须分级选种、浸种, 7、才能使种子吸水均匀,发芽整齐。 二是种子刚浸入温水时种皮呈皱状,此时不要翻动,以免掉皮。 三是催芽不要过长,以刚露白为宜。 四是催芽后遇雨不能播种时,应将种子摊在阴凉处,以抑制芽的生长。 般珍珠豆型小花生只要播种层地温稳定在 12以上即可播种。 普通型晚熟大花生在播种层地温稳定在 15以上时才能播种。 夏播麦茬花生在麦收后应突击整地播种。 实践证明,在适期播种范围内进行早播,对促进花生幼苗发育,使花生早日进入盛花期,充分利用有效积温条件提高成果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适期播种的同时,还应根据土质、气候和土壤墒情,掌握好适宜的播种深度和播后的覆土、镇压方法。 播种深度一般以 5 厘米左右为宜。 如土质黏、墒情好的可适当 8、浅播,反之则应适当深播,注意浅播不能浅于 米,深播不能深于 米。 如果播种时墒情稍差或土壤沙性过大,则要带土踩种,覆土后及时进行镇压。 如墒情好、土质黏,播种时可不踩种,覆土后待表土稍干,再酌情确定是否进行镇压,以免表土板结,影响出苗。 如遇土壤墒情差,则应及时进行抗旱播种。 此外,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在播种时应施用毒饵,以保全苗,还可用种衣剂包衣后再播种。 另外,为提高工效,保证播种质量,应推广机播。 花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群体大小及其发展状态。 花生合理密植的密度范围因自然条件、品种类型、栽培技术的差异而不同,总的要求是“肥地不倒秧,薄地能封行”(一般在结果期封行为宜)。 麦田套种花生和茬后花生的种植密度要比同品种的春播花生增加两成,其行距也相应缩小。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