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甘薯贮藏法内容摘要:

1、水量多,组织细嫩、皮薄,容易破皮受伤,又易受冷、怕热、怕干、怕湿、怕闷,如果管理不好,很容易出现烂窖现象。 因此,要保管好甘薯,使之安全贮藏,保证其不烂或少烂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贮藏期间应注意加强贮藏管理。 首先要把好入窖消毒关:甘薯在贮藏期间的主要病害是软腐病黑斑病和茎线虫病,其次为镰刀菌干腐病、青霉病等。 发病原因是:薯块感染病菌、拐子带菌或病窖传染等。 薯块受冻害、淹害或缺氧时,常发生软腐病。 黑斑病菌在贮藏初期气温较高时发病较重。 因此,入窖前严格精选不带病害的薯块和薯窖消毒非常重要。 薯窖消毒一般按每立方米体积用硫磺 50g,点燃,封闭窖门、窗,熏蒸 3 天 3 夜,也可在入窖前用 2%福尔马林 2、或 1%2%硫酸铜喷洒消毒;为了预防病害,甘薯在入窖前可用 50%代森铵稀释 200300 倍,或 50%甲基托布津,或 25%多菌灵稀释 5001000 倍浸薯 干入窖可防黑斑病。 对茎线虫病严重的甘薯,收垄后,三垄合一垄,在田间用稀释 400500 倍辛硫磷喷洒薯块,然后晾干贮藏,对杀死薯块表面线虫有良好的效果。 其次要做好窖温控制关:在 10以下时,薯块的细胞原生质活动停滞,生理机能受到影响,因而发生冷害。 当温度在,薯块内部细胞间隙结冰,其组织被破坏,因而发生冻害。 受冷害或冻害的薯块由于生理作用反常,新陈代谢受到破坏,致使薯块的贮藏性和抗病力降低,因而容易受病菌侵染,造成烂窖。 在贮藏初期,气温较高,常出现呼吸高峰,薯堆内水气多,湿度大,因而在薯块表面会出现结露现象,发生湿窖。 甘薯在贮藏期间部分淀粉被转化成糖,造成淀粉的损失。 甘薯贮藏一个冬季后,其淀粉含量的降低占总含量的 20%左右。 用贮藏时间过长的甘薯生产淀粉时,淀粉的产率将下降。 因此,若用甘薯生产淀粉,除将其少部分鲜存以保证工厂的短时间加工生产外,通常都要将新鲜甘薯切片晒干后贮藏,这样可避免甘薯腐烂以及淀粉转化为糖而造成的损失。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