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型秋玉米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食型秋玉米是一种适应性广、生育期短、营养丰富的优质高效晚秋作物,以鲜果穗供应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选用良种:秋玉米必须选用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育期短、优质高产、穗形美观、鲜果穗食味好的杂交种。 适时播种:鲜食秋玉米与鲜食春玉米不同,由于生育期间气温从高到低,其灌浆结实时间比春玉米长,对温度要求严格。 秋玉米的灌浆结实期温度要求不低于 20,如果气温低于 16,灌浆缓慢,低于 15就停止灌浆。 二、育苗移栽:秋玉米播种期间正值高温天气,雷阵雨频繁。 为提高出苗率,宜采用小苗带土移栽。 选择排水良好的苗床地,苗床做到湿润、阴凉,上面铺一层湿稻草,以防止太阳直射和雷阵雨袭击苗床。 出苗 2、后揭去覆盖物促进生长,待苗长到二叶一心时移栽大田。 三、合理密植:鲜食秋玉米由于生育前期气温高,生育速度快,同一品种全生育期比鲜食春玉米缩短 1015 天,植株矮 10 厘米左右,总叶数少 2 片。 为确保鲜果穗大小均匀,增加商品性,提高产量和质量,以亩栽 45005000 株为宜。 四、科学施肥:坚持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苗肥,酌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的原则。 基肥一般亩施土杂肥 1500 公斤,磷肥 30 公斤,钾肥 8 公斤,碳铵 20 公斤或尿素 7 公斤。 移栽时亩施 500 公斤定根肥。 中耕除草后苗施尿素、磷肥各 5 公斤促苗早生快发。 拔节时视苗情长势酌情施肥促进平衡生长。 在大喇叭口期施攻苞肥,亩施碳铵 50 公斤或尿素 1518 公斤,开沟深施覆土,并清沟培土护苗。 五、防治病虫:秋玉米生长期间易遭受螟虫等危害,要及时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在采收前 710 天停止使用农药。 六、适时采收:一般秋玉米采收期以授粉后 3035 天为宜。 过早采收灌浆不足,糯性不够,产量低,过迟采收缺少鲜香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