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玉米螟的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食玉米仆为一种经济作物,可在乳熟期以鲜果穗供应市场或冷冻及加工成罐头后销售,鲜食玉米无论是营养还是口感,都优于普通玉米。 在批量的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鲜食玉米应该特指甜玉米和糯玉米,而并非指普通玉米的幼嫩阶段。 因鲜食玉米植株、果穗和籽粒中的含糖量高于普通玉米,易遭害虫侵害,其中玉米螟是鲜食玉米生产最重要的害虫。 玉米螟很容易侵害甜、糯玉米,特别是夏、秋两季种植的,虫害严重,不仅造成鲜穗减产,严重的是降低品质,使合格穗减少,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更大。 因此要加强玉米螟虫害的防治,并推行无公害防治,提高食用安全性。 1 鲜食玉米玉米螟的为害特征玉米螟初孵幼虫吃嫩叶的叶肉留表皮,34 龄幼虫,咬食其他坚硬组 2、织,玉米心叶期,集中在心叶内为害,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被害叶成不规则透明薄膜窗孔或洞孔,叶片支离破碎,使其不能展开抽穗。 孕穗期,心叶中的幼虫集中上部为害嫩苞内未抽出玉米雄穗。 雄穗抽出后,幼虫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上的茎秆,蛀孔处易倒折。 到雌穗膨大时,幼虫集中在花丝内为害,蛀食雌穗、嫩粒,严重影响雌穗发育及籽粒灌浆,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 玉米螟在盛发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玉米造成极大的产量损失,严重的地块会造成减产 60%以上。 2 活习性山东省玉米螟 1 年发生 23 代,胶东半岛东部为 2 代区,胶东半岛中部为 23 代区,其他地区为 3 代区。 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梁、谷子等寄 3、主植物的秸秆、穗轴和根茬内越冬,翌春化蛹、羽化。 山东菏泽地区越冬代幼虫一般于 5 月上旬至 6 月初化蛹,盛期在 5 月中、下旬,末期在 6 月上旬。 生规律各代主要虫态发生盛期为:越冬代成虫和第 1 代卵为 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第 1 代成虫和第 2 代卵为 7 月中旬至下旬,第 2 代成虫和第 3 代卵为 8 月中旬至下旬,第 3 代幼虫一般于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开始越冬。 成虫羽化后,白天隐藏在作物及杂草间,傍晚飞行,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夜间交配,交配后 12d 产卵,卵多产于玉米、高粱、谷子叶背面靠近中脉处,产卵 1020 块,每块卵 3040 粒,卵期 35d,初孵幼虫有群集 4、咬食卵壳的习性,低龄幼虫有趋向可潜藏的植株幼嫩部分为害的习性,高龄幼虫则喜钻蛀为害。 3 防治方法由于鲜食玉米主要用做鲜食、冷冻或制成罐装食品,采收期较早,因此对鲜食玉米玉米螟的防治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化学农药污染。 目前采用的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及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业防治进行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多因素的综合协调管理。 即作物、害虫与环境因素调控。 农业防治具体方法有:用抗螟品种。 尽管目前抗螟鲜食玉米杂交种不能完全抗虫,但仍比普通鲜食玉米减少了玉米螟危害,种植抗螟鲜食玉米品种是控制玉米螟危害的一项经济、安全有效、无公害的措施。 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 采用多种方法及时处理玉米螟主要寄生植物 5、的秸秆,沤肥、用作饲料、燃料等,可消灭虫源,减轻一代螟虫为害。 米雄穗是玉米螟危害的主要部位,低龄幼虫在雄穗小花内取食危害,老龄幼虫则蛀茎危害。 于玉米打苞抽雄期,玉米螟多集中在尚未抽出的雄穗上为害,这时隔行人工去除 2/3 的雄穗,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可消灭 70%幼虫而不影响玉米授粉结实。 地制宜进行耕作改制。 特别是在夏玉米地区,尽可能减少春播玉米、高粱、谷子等播种面积,扩大夏玉米面积等措施,就能有效地减轻夏玉米受害。 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和天敌昆虫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普遍引起重视,成为综合防治玉米螟的主要措施之一。 及时准确地搞好预测预报,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保证蜂卵、虫菌相遇是搞 6、好玉米螟生物防治的关键。 实行统一调查制度,准确地掌握越冬代玉米螟生长发育进度,及时发布玉米螟有关信息,并根据各地的不同气候条件,结合当前的气象预报资料,确定各地的最佳防治时间。 严格蜂、菌质量标准,保证防治效果。 使用优质蜂、菌是保证防治效果的先决条件。 常用种类有赤眼蜂、螟虫长距茧蜂、玉米螟厉寄蝇、微孢子虫、白僵菌等。 用赤眼蜂治螟。 放蜂时间根据预测预报确定玉米螟发生期,掌握在玉米螟产卵期放蜂。 放蜂量和次数根据螟娥产卵量确定。 一般释放 1530 万头/公顷,分 2 次释放。 放蜂前要注意检查蜂的发育进度,掌握在蜂蛹后期,个别出蜂时释放,把蜂卡挂到田间 1d 后即见大量出蜂,雨季要抢晴放蜂,做到大面积连 7、片放蜂,有利提高防治效果。 用螟虫长距茧蜂治螟。 山西一带,放蜂 10500 头/公顷,寄生率 98%,防效明显。 用白僵菌治螟。 白僵菌可寄生玉米螟幼虫和蛹。 在早春越冬幼虫开始复苏化蛹前,对残存的秸秆,逐垛喷撤白僵菌粉封垛。 方法是每平方米垛面上,用每克含 100 亿孢子的菌粉 100g,喷一个点,即将喷粉管插入垛内,摇动把子,当垛面有菌粉飞出即可。 也可用每克含量 80100 亿孢子的白僵菌粉加滑石粉或草木灰按 15 充分混匀,用机动喷粉器或手摇喷粉器喷粉,用量 1530顷,防效 80%90%。 粒剂治螟。 又称苏云金杆菌颗粒剂。 于玉米心叶末期前撒入心叶里,用量 顷,防效可达 90%以上。 生产上中午阳光 8、太强时不宜施药;养蚕地区要注意防止蚕中毒。 理防治提倡利用害虫对环境条件中各种物理因素的行为和生理反应杀灭害虫。 大面积推广灯光诱杀、辐射不育等,简便易行,效果好。 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在玉米心叶期采用黑光灯田间诱杀玉米螟成虫,可有效降低危害率。 在农电供应较稳定,村屯居住较为集中,玉米种植面积大的地方可采取安装 200W 或 400W 高压汞灯,将汞灯安装在捕虫水池上方中央,并用支架固定,灯泡距水面 间距为 150m。 捕虫水池内径 池下留一小放水孔,诱杀成虫。 水池中注入 的水,加入 衣粉,每 3 次水。 高压汞灯每天晚上 2000 开灯,次日凌晨 400 关灯,同时将虫子捞出。 高压汞灯应选择村屯外 9、围,且庭院较为开阔的住户院内安置,避免建筑物和树木对灯光的影响。 开灯期为当地越冬代玉米螟羽化始盛前,开灯期一个月。 学防治应选用低度农药,用药量尽可能小,即做到慎用、少用、早用农药,既科学有效地控制玉米螟,又不在乳熟期的果穗上留有农药残毒,以生产无公害的鲜食玉米产品,绝对不能用甲胺磷等剧毒农药或高残留农药。 甜玉米从抽雄至采收时间较短,抽雄以后,严禁施用巴丹、呋喃丹、乐果等残效期较长的农药,确保青苞质量和食用安全。 在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用 剂 6001000 倍液对准喇叭口喷淋,间隔 7 次,连续施用 2 次。 在春玉米心叶中期,用 18%杀虫双水剂 250水适量,加细砂 分拌匀撒入玉米心叶或 硫磷颗粒剂 5顷,撒入玉米心叶。 做为辅助措施,甜玉米授粉基本结束时,田间调查如发现仍有大量玉米螟幼虫,可采用敌敌畏乳油 500 倍液喷洒在雌穗顶端花丝基部,能有效防止青苞受害。 专利查询。鲜食玉米玉米螟的防治技术
相关推荐
1、冻甜糯玉米保持了原有鲜嫩玉米的形态、色泽、风味及营养成分,一年四季均可供应市场,备受人们的青睐。 可以直接食用,亦可做成风味玉米羹,成为宾馆、饭店、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根据玉米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创汇农业的需要,我们从 1991 年开始进行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 速冻真空包装等保鲜加工技术研究及加工产品的开发应用。 目前选育出的菜果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鲜糯 1 号及其加工产品备受生产
2P 1 . 23P 1 . 34P 1 . 45P 1 . 56P 1 . 67P 1 . 78P 0 . 039P 0 . 138P 0 . 237P 0 . 336P 0 . 435P 0 . 534P 0 . 633P 0 . 732P 2 . 021P 2 . 122P 2 . 223P 2 . 324P 2 . 425P 2 . 526P 2 . 627P 2 .
1、优良种鲜食玉米在品种选择上,应以抗逆性强,丰产性强,商品性好,以甜玉米和赖氨酸含量高的玉米品种为主,并做到早、中、晚合理搭配,为错期播,分期上市创造条件。 播前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 适时早播要进行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在播期上,要抢前抓早,春播鲜玉米宜早不宜迟,以利提前上市;秋季应适当晚播,10 月中旬左右上市,满足市场需要。 隔离种植时间隔离,播期在 30 天以上;空间隔离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个要素近几年、鲜食玉米市场畅销,种植面积增加,效果看好。 怎样提高产量则成为主要的问题了,我们经过实践初步总结出下列技术要点。 、洼地不限。 在垄距 05 米的原垄基础上起大垄,即两垄合一成行距 1 米的大垄,垄面宽 07 米左右。 2选择适宜品种栽培鲜食青玉米要做到三抢即抢种、抢上市、抢种下茬才能保证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选择早熟、优质品种非常重要。
1、) 鲜玉米棒指玉米籽粒尚未完全成熟时采摘的新鲜玉米棒,普通鲜玉米一般以玉米抽穗 23 天25 天为最佳收获期;甜玉米一般应以花丝略干,手握玉米穗坚实,稃壳紧密,玉米粒用指甲按有乳汁外流,口感味甜时为采收适期。 保鲜方法有以下几种。 低温冷藏保鲜将采收后的鲜玉米棒立即运往冷库在一二小时内进行预冷。 方法有强制风冷、冷水冷却等。 强制风冷却:要求温度 05,相对湿度 85%90%,空气流速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