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冬春季管理和催化技术内容摘要:

1、季管理,就是出菇期的管理,此期决定着经济效益的高低。 出菇期是个菌丝发育向子实体发育的转折期。 管理工作由发菌室转向出菇期,必须达到菌丝生理成熟。 成熟的标准:一是手托菌袋有轻颤感;二是疣状物产生量占袋表面积的 3/4,而且变软富有弹性;三是色素分泌占袋面 2/3,四是培养时间须 60,有效积温在 1200。 在出棚之前,应先建好出菇棚,可采到两棚制,一个培育小菇,另一个培育花菇。 出菇棚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高燥向阳,接近纯净水质的地方,集中建棚,便于进料出料的管理。 出菇期的规格:宽 、长 20 米、高 一个棚。 可以摆放 2000 袋。 小菇发育最适宜温度是 15左右。 纵横同时生长,菇体匀称。 适宜湿 2、度 85%,光线以散射光为主。 出菇期管理要求:早冬、初春在上午通风;深冬在中午 12点到下午 4 点通风。 温度高时,通风时间要长;温度低时,时间要短。 棚内要保持新鲜空气和湿度,小菇棚上面需盖草帘。 花菇是在香菇生产过程中,给与不适宜它生活的条件而产生的一种畸型菇。 其机理是菌盖表面由于受到干燥低温的刺激生长变慢,而菌盖内部生长快使盖皮裂开,露出白色的菇肉而形成花菇。 在幼菇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花菇,当菌盖直径达 米时,产生菊花瓣状的花菇。 这种花菇品质最优,价格最高。 当菌盖直径达到 4米时,就形成了品质较差的散花菇。 花菇培育的最适温度为 8需要较大的温差,前期湿度以 65%后期以 55%较合适。 培育花菇需要较强的光照和较大的湿度,否则会形成内湿外干的丁菇。 小菇棚的菌袋移到花菇棚的标准是幼菇菌盖直径为 米。 在冬季,晴天微风是培育花菇的最佳天气。 初冬,初春可在傍晚、早上揭膜凉菇。 深冬以上午 10 时至下午 4 时揭膜为宜。 晚上盖膜。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