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袋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原料准备(1)木材切片将含水量在 20以上的木材段插入切片机的进料口中,切成厚 4 毫米左右,断面 6020 毫米的碎片。 (2)原料粉碎将摊晒风干的木片或蔗渣、油茶壳、稿秆类投入专用粉碎机或饲料粉碎机中(筛孔为 2 毫米左右的特制铁筛),加工成粉料。 2培养料配制(1)培养配比主料如木屑、蔗渣等占 78,麦皮或米糠 20,糖 1,石膏粉 1,另加过磷酸钙 尿素 硫酸镁 50多菌灵 主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混合使用。 (2)配制方法将主料和辅料混合干拌。 可溶性物质如糖、尿素、硫酸镁、多菌灵等,应溶化水中,然后加入干料充分拌匀,含水量掌握 55左右。 3装料用直径 15 厘米,长 50 厘米聚乙烯 2、筒形塑料袋装料。 手工装料要逐层压实,上下松紧一致,手捏不凹入。 原料切片、粉碎、拌料、装袋等均可采用机械化,速度快、效果好,已被广泛应用。 4灭菌装料后将袋口扎紧,烛火烧融密封,搬入常压灶中,逐层叠好,密闭升火,至100后保持 10 小时,闷置一段时间后取出。 5接种将经灭菌的料袋趁势搬入接种室,按“井”字式架叠冷却,关闭门窗,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 23 小时,料温降至 30以下时,就可进行接种。 接种时,用直径 2 厘米的锥形小木棒打接种穴,穴深 2 厘米,每袋 46 穴,采用单面或双面接种。 接种以三人配合操作,边打穴、边接种、边架叠,要求菌种与穴口密合,不留空隙。 6养菌接种后将菌袋搬入通风 3、、干燥、阴凉、避光的培养室,按“井”字式堆叠发菌。 由于这时气温高,要认真做好控温和通风管理以免杂菌感杂,降低纯菌率。 7菇场设置菇场应选择背风向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空旷地或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 旱地要严格消毒杀虫,水田要提前烧干,然后耕翻整畦作菇床。 床宽 1 米左右,高 15 厘米,长 1015 米,畦间留走道 30 厘米,中间挖浸水沟,宽 60 厘米,深 6080 厘米,沟里挖出的土堆于畦床上,使床面呈龟背形。 床两边接 间隔打下 长的木桩,入土 20 厘米,上横木条,木条上按20 厘米的距离钉 长铁钉,钉头露出 2 厘米,依次横架竹竿,作靠菇架。 菇架场上搭荫棚,四周用草帘围严,棚 4、顶披杉树枝或茅草。 8脱袋转色菌袋培养至接种穴周围围为浅褐色,袋壁四周菌丝体膨胀成波浪状,手摸突起处有弹性、松软感觉,并有部分原基出现时,即可进行脱袋。 其方法是:袋子纵向轻轻割开脱去塑料袋,排放于菇床架上。 脱袋后 35 天应盖严格薄膜,菇床内温度不超过 28均不要翻动。 当菌筒表面绒毛状菌丝达2 毫米长时,应加强通风和增加光照,促使绒毛状菌丝倒伏。 于每天露水干后掀膜通风 12 次,每次 30 分种,并结合喷雾化水调节湿度。 如绒毛状菌丝仍不倒伏,可采用午后揭膜通风 34 小时,或喷 2%的石灰水迫使绒毛状菌丝倒伏。 78 天后便逐渐转色出现黄水珠,若出现暗绿色水珠时,应加强通风,结合喷清水淋洗,待菌筒 5、表面晾至手摸不粘后盖膜。 经 1015 天,菌筒表面形成菌膜并转为棕褐色时,即可转入出菇管理。 9出菇管理菌筒转色后,要及时进行温差刺激,催蕾出菇。 具体做法是:白天盖紧薄膜,使菇床温度达 20以上,午夜至凌晨掀膜通风 12 小时,使菇床温度骤然下降,连续 34 天,菇蕾就可大量产生。 出菇后要加强通风管理,每日 12 次,每次 30 分钟,并结合喷水调节,保持菇场空气相对湿度 8590。 采完一潮菇后,停水 35 天,然后再边续喷水 57 天,促进下潮菇产生。 秋季,菌筒营养育足,含水量高,温度适宜,出菇多且集中,一般不浸水,但菌筒过于干燥不能出时,可适当进行浸水处理。 冬季,中、低温型品种在南方仍可正常出菇,要加强管理,争取多出菇。 气寒冷地区,不适粗出菇,只能进行养菌越冬,让其干干湿湿,复壮菌丝,积极累更多养分。 春季气温回升后,可大量出菇,但菌筒失水多,要进行浸水补充水分。 浸水前先翻开薄膜,让菌筒充分干燥,使含水量降到 35%左右。 在低温来临之前,用 8 号铁线从两端扎洞 68 厘米深,然后整齐排放浸水沟中,浸泡 68 小时,使含量达 60%左右,即可取出,重新排放菇床架上出菇。 并注意及时清理场地和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专利查询。香菇菌袋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
1、菇菌丝生长期管理要点香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是温度为 2226,空气湿度为 60%65%,通风良好,黑暗或弱光。 接种后 16 天,是菌丝萌发和定植期,由于菌丝生长微弱,菌袋温度比室温低13,为给菌丝提供适宜温度,要将室温调为 2829,每天要测定室温、堆温和袋温,其中以袋温为主调节室温和堆温。 此时不宜移动菌袋,以防杂菌感染。 3 天内不通风或少量通风。 接种后 710 天,菌丝向料内蔓延
袋在室内培养期间要翻堆 4 次5 次,第 1 次在接种后 6 天7 天,以后每隔7 天10 天翻堆一次。 翻袋时认真检查杂菌,及时处理。 1轻度污染:只在菌袋扎口处或褶皱处出现零星点状或丝状的杂菌小菌落,没有蔓延的。 可用注射针筒吸取 75的酒精 50 毫升配加 36的甲醛 30 毫升的混合液,注射受害处,并用手指轻轻按摩表面,使药液浸入杂菌体内,然后用胶布粘住注射口。 2接种穴污染杂
放式”接种技术 香菇“开放式”接种是近几年来总结创新的一项新技术。 该项技术由于操作方便,不用接种箱,省时省工,普遍被广大菇农朋友所欢迎。 现将技术介绍如下:择避风、清洁、干燥、密封性好、附近 50 米内无杂菌污染源的房间为开放式接种场所。 接种室须在菌棒搬人前一天打扫干净并消毒。 压灭菌,在 100温度下保持 14 小时以后,将无机械破损的菌棒移至接种室,并盖上薄膜,以防灰尘及杂菌孢子降落。
格; ( 2)高压开关、熔断器等与变压器组合在同一个密闭油箱内的箱式变电所,交接试验按产品提供的技术文件要求执行。 3 建筑专用灯具安装质量监控要点 1) 36v 及以下行灯变压器和行灯安装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 1)行灯电压不大于 36v,在特殊潮湿场所或导电良好的地面上以及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场所行灯电压不大于 12v; ( 2)变压器外壳、铁芯和低压侧的任意一端或中性点,接地或接零可靠
1、病原因菌筒转色是香菇菌丝发育的生理过程,也是菌丝生理成熟的标志。 菌筒转色的适宜条件:温度为 1824,空气湿度为 80%85%,有一定的散射光照,通风良好。 若转色时室内温度超过 25,而此高温延续的时间较长,可造成菌筒大量分泌黄水和色素,进而形成厚的酱色菌皮。 形成的厚菌皮可隔绝空气,导致菌丝得不到氧气而不能出菇。 二、防治措施(一)敲打法。 当菌筒发育成熟,到出菇季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