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内容摘要:

1、袋转色和袋内转色,现在的生产大多是以取得花菇或优质厚菇为目的,故多采取袋内转色方式。 其基本管理如下:1、打孔增氧:菌丝发满后,基料内充盈菌丝体,其代谢量大为增加,通过打孔达到增加其内部氧气、排除废气、提高代谢和散失部分水分的目的,为转色管理的第一步。 2、促膜离壁:通过打孔、搬动等,促使塑膜与基料分离。 对发菌时间短的早熟菌株,因自然离壁有困难,可在打孔时顺便挑起塑膜,以利该处生出气生菌丝。 3、码垛通风:根据气温的高低,采取三角形或井字型码垛,将菌棒码高 4不等,既可充分利用空间,又不使菌棒过分拥挤,并且码起的袋垛中间有自然拔风,有利于袋间和膜内的通气。 4、调控温度:根据季节的不同,适当人为调控垛 2、内温度,使之保持在 15低温季节最低温度也可调控在 10左右。 当垛内温度达到 25时,即应揭去覆盖物,倒垛散热,原则是宁可低温延长转色时间,也不允许高温烧菌。 5、通风压菌:在较合适的条件下,料表会很快长出一层细密的气生菌丝,并开始分泌色素,出现浅酱油色的水珠,为转色的重要信号。 此时,可采取两种措施。 一是使用地下水直接喷淋,既为菌棒降温,又可冲洗掉部分色素水珠,与此同时应加强通风,一般掌握喷水后 2 小时料表不粘手即可;二是倒垛,同时加强通风。 6、加大温差:实践证明,一定条件下,在尽量降温的基础上加大昼夜温差,是促进转色的主要措施之一。 7、干湿交替:该措施可通过喷啉冷水和加强通风等手段实现。 喷淋冷水一方面给菌棒以较大的温差刺激,促使其快速形成菌膜;另一方面可提高其湿度,通过加强通风等措施,即可达到干湿交替的目的。 8、光照刺激:适当的光照刺激是促进菌棒转色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可调控光照强度在 1000 勒克斯左右,即比较明亮的光线;并且通过倒垛或转换光线来源,使菌棒受到均匀的光照,达到转色一致、整齐均匀的目的。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