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链孢霉的危害与防治内容摘要:
孢霉生长初期呈绒毛状,白色或灰色,生长后期呈粉红色、黄色。 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团时,外观与猴头菌子实体相似,链孢霉主要以分生孢子传播为害,是高温季节发生的最重要杂菌。 链孢霉菌丝顽强有力,有快速繁殖的特性,一旦大发生,便是灭顶之灾,其后果是菌种、培养袋或培养块成批报废。 防治链孢霉,首先应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生产。 在香菇发菌阶段温度最好控制在 20以下,这样链孢霉生长缓慢,可减少污染。 香菇发菌场所潮湿有助于链孢霉的发生,所以控制发菌场所的湿度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链孢霉发生。 链孢霉的药物防治可参照木霉的防治。 菌袋生产时,如果发现链孢霉,要在分生孢子团上滴上柴油,可防止链孢霉的扩散。 菌袋发菌后期受害,一般不要轻意报废,可将受害菌袋埋入深 30 厘米40 厘米透气差的土壤中,经 10 天20 天缺氧处理后,可有效减轻病害,菌袋仍可出菇。 专利查询。香菇链孢霉的危害与防治
相关推荐
1、、发病原因菌筒转色是香菇菌丝发育的生理过程,也是菌丝生理成熟的标志。 菌筒转色的适宜条件:温度为 1824,空气湿度为 80%85%,有一定的散射光照,通风良好。 若转色时室内温度超过 25,而此高温延续的时间较长,可造成菌筒大量分泌黄水和色素,进而形成厚的酱色菌皮。 形成的厚菌皮可隔绝空气,导致菌丝得不到氧气而不能出菇。 二、防治措施(一)敲打法。 当菌筒发育成熟,到出菇季节时
1、袋转色和袋内转色,现在的生产大多是以取得花菇或优质厚菇为目的,故多采取袋内转色方式。 其基本管理如下:1、打孔增氧:菌丝发满后,基料内充盈菌丝体,其代谢量大为增加,通过打孔达到增加其内部氧气、排除废气、提高代谢和散失部分水分的目的,为转色管理的第一步。 2、促膜离壁:通过打孔、搬动等,促使塑膜与基料分离。 对发菌时间短的早熟菌株,因自然离壁有困难,可在打孔时顺便挑起塑膜,以利该处生出气生菌丝
个技术标书中。 (二) 全面响应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的原则 在充分领会招标文件要求和设计意图的前提下,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及我联合体的实际施工能力和水平,力求工期、质量、安全和技术方案等各方面能充分满足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并相应制定出完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三) 确保施工工期的原则 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 总 工期 目标 要求,根据本项目工程的
香菇粉为添加剂加工而成的膨化食品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酥脆,食用方便等特点,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型保健食品。 一、原料配方香菇粉 10%,精面粉 50%,白砂糖 10%,优质纯净水 30%,植物油、食盐、味精、香精等适量。 二、洗干净,放在烘箱内烘干或在太阳下晒干后用粉碎机粉碎,然后用 100 目细筛过筛后备用。 面粉、白砂糖、植物油、食盐、味精、香精等倒入纯净水中,用木棒充分搅拌均匀
XX 幼儿园缺勤追踪制度 幼儿园是群体集聚的场所,一些群体性传染病的流行,往往是个体传染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因此,执行因病缺勤追查和缺勤登记,对于确保校园内的卫生安全,关系重大。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特制订本制度如下: 一、各班班主任对于因病缺勤的幼儿,应当了解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通知保健老师,保健老师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