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秋季管理要点内容摘要:

1、经秋冬春三季,约 10 个月。 一般 89 月接种,1112 月出菇,12 月以前生长的香菇叫秋菇。 香菇菌袋栽培,秋季管理十分重要。 其关键技术如下:室内发菌。 香菇从接种到生理成熟需 60 多天。 接种后,应及时移入发菌室进行培养。 菌袋呈“井”字形排放,高 89 层,室温控制在 25左右,相对湿度要求 70以下。 接种后 16 天,菌丝处于恢复和萌发阶段,室温要控制在 2830之间,此期菌袋不能翻动,不要通风,遮阳造成暗光。 710 天菌丝生长开始吃料,室温降到 2628,每天通风 23 次,7 天进行第 1 次翻堆,即将堆好的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使每个菌袋都能接受同样条件的管理。 翻堆时要轻拿轻放, 2、严防封口损坏和感染杂菌,同时结合翻堆认真检查杂菌污染情况,若发现有星点杂菌出现,用 75酒精 50 毫升加 25甲醛 30 毫升的混合液注射,封闭患处。 如果杂菌出现在接种块或周围,应挖去污染部分重新接种。 若污染在封口物上,用 锰酸钾或多菌灵点涂患处。 1115 天后菌丝旺盛生长,已扩展到 46 厘米,室温要保持在 24,并加大通风量,进行第 2 次翻堆。 1 天后用竹钎打孔增加氧气,在扩展菌丝四周扎 4 个斜眼。 袋温要控制在2024,不能高于 26。 50 天后去掉门窗遮阳物,促使菌丝成熟健壮生长。 菌袋转色。 转色早晚及好坏,关系到出菇早晚和产量高低。 菌丝生理成熟后,由白色变成红棕色,并出现黄水珠,继 3、之呈现香菇原基。 转色期要增加室内散光,加强通风,薄膜要时开时盖,形成干干湿湿的环境,促进转色。 室外催菇。 香菇为低温变温结实菇类。 当菌袋转色成红棕色菌膜后,菌袋搬到室外阴处,上下用麦草垫盖好,并洒水保湿,晚上盖膜,白天揭膜,反复 45天,盖薄膜进行闷菌催菇。 出菇管理。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有利于菌丝健壮生长。 催菇 3 天后将出菇的菌袋每天拣 1 次,放进菇棚床架上,袋距 710 厘米,直到催菇全部结束。 菌袋放进床架后,用尖刀在菇蕾四周划开薄膜,进行蹲菇。 一般蹲菇期 710 天内不盖膜,当幼菇有花生籽大小时,可进行催花。 催花期管理。 1、湿度。 保持菌袋内相对湿度在 8090,温度保持在 1218,且有比 4、较多的散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如果湿度过大,首先进行排湿,然后揭膜 1 小时再盖膜,开 1 个火炉排潮。 若干燥坐锅加水,并盖上薄膜使棚温升到 28。 如棚膜滴水幼菇发潮,要打开门窗,开 1 个火炉进行排潮。 2、温度。 因香菇有变温结实特性,所以人为拉大温差及干湿交错,可迫使菌盖开裂形成花菇。 因此,白天把膜盖上,使阳光透晒,提高菇棚温度达 28,到夜间 12 点后打开薄膜,让冷空气侵入,昼夜温差可达 10以上,连续 34 天,可激发菇蕾大量发生。 3、干湿交错。 当变温催蕾后,菇体长到 23 厘米时,可选晴天中午在地表泼水,以加速子实体生长,然后夜间揭开薄膜,让冷空气刺激,使菌盖干燥,再把薄膜盖上,利用地温地湿配合,干湿交错,促进菌盖分裂成花纹形花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