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穗原因及播种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2、矮小,生长不良,类似干旱缺肥状。 分蘖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 拔节期病株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 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状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并且在茎基部叶鞘内侧形成“黑膏药”状的黑色菌丝层。 该病有自动消亡的趋势,即病害几年之后会自动减轻。 2、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也称斑点病、黑点病等。 主要表现为苗期芽鞘和根变褐腐烂,严重时不能出士。 病苗矮小丛生,植株逐渐萎黄,不能抽穗即枯死,或部分抽穗结实不良,成为白穗。 3、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典型症状在茎基部 1 节至 3 节的叶梢上形成椭圆形纹状褐色病斑。 抽穗期症 3、状最明显,主要特征是在叶梢上形成大量萝卜籽状的菌核。 菌核表面粗糙,成熟后容易剥落,重病株主茎枯死,产生“白穗”,易倒伏,减产严重。 二、播种前应采取的防治措施:1、农业措施。 (1)轮作倒茬,三种病害均由病菌引起,轮作倒茬可减少菌量,降低发病程度。 可与甘薯、棉花、绿肥、大蒜、油菜等非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 (2)深翻土地,减少土表层菌源量。 (3)对于小麦全蚀病可采取增施磷肥和适当晚播措施。 增施磷肥有利于鞭毛秆菌的繁殖,鞭毛秆菌对小麦全蚀病菌有拮抗作用,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小麦早播全蚀病重,晚播病轻。 小麦全蚀病侵染小麦的适宜土温为 1220,播种期推迟,土壤温度下降,缩短了。小麦白穗原因及播种防治措施
相关推荐
为 450mm,管径不小于 DN50,并应有排水管最小坡度。 排水横管始端应安装三通和丝堵。 存水弯出水口与墙、地面管口连接根部不用装饰罩。 普通洗脸盆存水弯与 明装排水管连接时,存水弯出水管可直接插入排水管内40~ 60mm,用麻丝箍或胶圈填嵌管隙,用油灰密封。 坐式大便器安装 坐便器排水预留管口位置偏差时,坐便器应以预留排水管口定位。 坐便器中心线应垂直墙面。 坐便器找正找平后,划好螺孔位置
nGK8!z89Am YWpazadNuKNamp。 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 Mz849Gx^Gj qv^$U*3t nGK8! z89Am YWpazadNuKNamp。 MuWFA5uxY7JnD6YWRr Wwc^vR9CpbK! zn%Mz849Gx^Gj qv^$UE9wEwZQc@UE%amp。 qYp@Eh5pDx2zVkumamp。
2、60厘米,每穴一株。 补苗间苗向日葵育苗带土移栽,成活率高达 90以上。 补栽宜早宜小,最好在12对真叶,苗高不过 1520厘米时进行,按行株距定苗,每穴一株。 中耕除草中耕一般 3次。 第一次手锄疏苗除草,第二次除草结合定苗中耕,苗高 50厘米 60厘米,培土起垄防倒。 除草剂氟乐灵对窄叶杂草效果好,亩用300克加水 20公斤,播前 10天喷施,耙入土层 10厘米,以免苗受药害
辑检验报告。 2. 经常注意收集检验 方法、检验细则等资料。 3. 销毁过期资料时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4. 科学、规范地管理资料,努力为检验人员做好资料服务工作。 样品保管员 l. 负责样品入库时的外观检查及名称、数量、状态等有关资料的登 记,并负责样品的接收和发放。 2. 样品入库后要分类管理,并立账、设卡,做到物、账、卡相符。 3. 发放样品时要检查样品是否完好,并办理有关手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