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2、 12小时,取出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待播。 (二)施肥防治。 结合深耕、精耕,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在小麦全蚀病和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增施土杂肥和钾肥,不仅可优化土壤生态环境、扩大土壤中有益生物的存有量,而且能提高小麦对有害生物的抵抗力。 (三)适期晚播。 在不影响小麦产量的情况下适期晚播,可控制病害发生,减少病害传播。 (四)清除杂草等。 及时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枯枝败叶和上茬作物的病残体,对预防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很好的效果。 二、化学防治(一)土壤处理。 小麦全蚀病及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可用 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公斤加 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公斤对水 100公斤或用25%的三唑酮乳油 1公斤 3、对水 100公斤,稀释后直接喷于地表再深耕翻地;地下害虫或吸浆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可用 50%的辛硫磷乳油或 40%斤加水 12 公斤再对细土 25公斤制成毒土,犁前均匀撒施在地面,随犁翻入土中。 (二)药剂拌种。 针对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当的杀虫剂、杀菌剂拌种。 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发生严重地块可用 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克或 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60克拌种 50公斤;对小麦纹枯病重发区可用 33%的纹霉净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 湿拌;对地下害虫、麦蜘蛛、麦蚜、丛矮病、黄矮病等常发区可用 25%的甲拌磷乳油 150克对水 5公斤后拌种 50公斤;对于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用 40%的甲基异柳磷50克对水 45 公斤拌种 4050 公斤,方法是把药液稀释后喷于麦种上,拌匀后堆闷 12小时后播种。 拌种时注意事项:菌剂混合拌种时,一般先拌杀虫剂,堆闷 34 小时后再拌杀菌剂。 免发生药害。 产剂等最好随种随拌。 虫剂、杀菌剂各选 1种即可,多选易产生药害。 防止人畜中毒。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