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2、 12小时,取出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待播。 (二)施肥防治。 结合深耕、精耕,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在小麦全蚀病和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增施土杂肥和钾肥,不仅可优化土壤生态环境、扩大土壤中有益生物的存有量,而且能提高小麦对有害生物的抵抗力。 (三)适期晚播。 在不影响小麦产量的情况下适期晚播,可控制病害发生,减少病害传播。 (四)清除杂草等。 及时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枯枝败叶和上茬作物的病残体,对预防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很好的效果。 二、化学防治(一)土壤处理。 小麦全蚀病及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可用 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公斤加 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公斤对水 100公斤或用25%的三唑酮乳油 1公斤 3、对水 100公斤,稀释后直接喷于地表再深耕翻地;地下害虫或吸浆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可用 50%的辛硫磷乳油或 40%斤加水 12 公斤再对细土 25公斤制成毒土,犁前均匀撒施在地面,随犁翻入土中。 (二)药剂拌种。 针对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当的杀虫剂、杀菌剂拌种。 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发生严重地块可用 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克或 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60克拌种 50公斤;对小麦纹枯病重发区可用 33%的纹霉净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 湿拌;对地下害虫、麦蜘蛛、麦蚜、丛矮病、黄矮病等常发区可用 25%的甲拌磷乳油 150克对水 5公斤后拌种 50公斤;对于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用 40%的甲基异柳磷50克对水 45 公斤拌种 4050 公斤,方法是把药液稀释后喷于麦种上,拌匀后堆闷 12小时后播种。 拌种时注意事项:菌剂混合拌种时,一般先拌杀虫剂,堆闷 34 小时后再拌杀菌剂。 免发生药害。 产剂等最好随种随拌。 虫剂、杀菌剂各选 1种即可,多选易产生药害。 防止人畜中毒。 专利查询。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相关推荐
08/= 107 取 z1=24 则 z2=z1 i =24 =,取 z2=75 则实际传动比: 21 zi z ,初选螺旋角为 14。 设计准则,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再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b= b1=65mm b2=70 v= σ F1=128Mpa σ F2=119Mpa 12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① 2131 2 1 ()t HEtdHKT ZZu ud
特点。 电磁式则采用的是他励式,这种结构容易受到电源以及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输出的电压变化较大,所以应用得比较少。 交流测速发电机的 整体构造 与交流伺服电动机 十分 近似 ,在定子上有相互垂直的两 组 绕组,一 组 绕组 为励磁绕组, 另 一 组 绕组 为输出绕组 ,测速发电机的转子为杯型。 由于杯型 的 转子 在信号的输出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其质量的 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测速发电机的
2、收后播种。 多元微量元素肥拌种用多元微量元素肥拌种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方法:拌种时先用温水化开 50 克多元微量元素肥,再加入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后拌麦种 10 公斤,晾干后播种。 硫酸锰拌种用硫酸锰溶液拌种可提高千粒重,增产 10%15%。 方法:播种前先将 200 克硫酸锰溶解在 1 公斤清水中,然后拌 50 公斤麦种,晾干后播种。
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 2 表 11 刮泥机的分类 平流式沉淀池 行车式 吸泥机 泵吸式 单管扫描式 多管并联式 虹吸式 虹吸泵吸式 刮泥机 翻板式 提板式 链板式 单列链式 双列链式 螺旋输送式 水平式 倾斜式 辐流式沉淀池 中心传动式 垂架式 刮泥机 双刮臂式 四刮臂式 吸泥机 水位差自吸式 虹吸式 空气提升式 悬挂式 周边传动式 刮泥 机 吸泥机 各种类刮泥机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2、端孢霉毒素中的 B 族毒素是一种致人呕吐,动物流产的毒素,B 族毒素有两种:一是镰刀菌烯醇(一是脱氧镰刀菌烯醇(因此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的问题也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问题。 我国麦区的赤霉病毒素存在着明显的分化,我国小麦赤霉病的致病菌种群问题。 很多专家都研究过我国赤霉病的致病菌,都认为是禾谷镰刀菌种(随着研究的进展和种的概念的扩张,禾谷镰刀菌不再是一个种,而是一个具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