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镰刀菌)根腐病内容摘要:
2、。 成株期染病叶片上出现梭形小褐斑,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斑,病斑两面均生灰黑色霉,病斑融合成大斑后枯死,严重的整叶枯死。 叶鞘染病产生边缘不明显的云状斑块,与其连接叶片黄枯而死。 小穗发病出现褐斑和白穗。 病原 r.)多元性复合侵染的病害。 黑龙江检测出 5 种真菌,其中蠕孢占 77%,镰刀菌占 23%。 重庆地区小麦根腐病病菌种类较多,重庆植保站和西南农大在当地巴麦 18 和绵阳 11 号病组织和带菌种子上分离出 孢镰孢)、珠镰孢)、色镰孢)、谷镰孢)、萄孢)、腐格氏霉)、格孢)、霉)等 11 种。 回接后致病力强的有黄色镰孢、尖孢镰孢、串珠镰孢、雪腐格氏霉、链格孢、葡萄孢菌等,均可引起冬小麦 3、根腐病。 内蒙西部春麦区主要病原有 致春小麦根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多种禾本科杂草的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小麦根腐病的初侵染源。 该菌在土壤中存活 2 年。 生产上播种带菌种子也可引致苗期发病。 幼苗受害程度随种子带菌量增加而加重,安侵染源多则发病重;在种子带菌为主的条件下,种子被害程度较其带菌率对发病影响更大;播后温度由 10上升到 20时,该病分生孢子萌发快,萌发率高,高于 22萌发率明显下降,35停止萌发。 菌丝生长温限 437,菌丝生长围为 孢温限 1135,适温为 2024。 生产上土壤温度低或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易发病,土质瘠薄或肥水不足抗 4、病力下降及播种过早或过深发病重。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根腐病的品种,春小麦可选用龙麦 23 号、龙辐麦 7 号。 冬小麦可选用西农 881、秦麦 2 号、12 号,西农 1376等抗根腐病品种。 种植不带黑胚的种子。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 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使病残组织当年腐烂,以减少下年初侵染源。 (3)采用小麦与豆科、马铃薯、油菜等轮作方式进行换茬,适时早播,浅播,土壤过湿的要散墒后播种,土壤过干则应采取镇压保墒等农业措施减轻受害。 (4)播种前用万家宝 30g 加水 3000g 拌 20子,也可用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卫福合剂、58%倍得可湿。小麦(镰刀菌)根腐病
相关推荐
豌 1 号”近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培育的豌豆新品“象豌 1 号”正式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有望成为我国豌豆生产新品种。 据了解,与我国目前一直以来推广的豌豆当家品种“中豌 6 号”相比,“象豌1 号”甜味高、品质好,产量高出 10%以上,商品性较好。 另外,“中豌 6 号”不适宜加工,致使我国豌豆加工企业生产原材料长期依赖国外进口,而“象豌1 号”不但品质好,而且非常适合加工,因此
05 精铣上下端面 06 钻两通孔 13 07 钻两通孔 13 的螺纹 08 粗铣左右端面 09 精铣左右端面 10 钻 18 孔 11 镗 )( ~ 孔 12 铣轴向槽 13 清洗 14 入库 课程设计 8 工序 30应在工序 25前完成,使上端面在加工后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自然时效,减少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对 2— 216。 13 通孔加工精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二。
设计汇编 18 四、施工组织 (一) 施工准备 1.安装工程各专业 正式开工计划在 97 年 4 月初,由于 1997 年内要完成绝大部分主干管线的安装,并于四季度土建开始陆续上各层吊顶主龙骨,所以整个工程的施工周期较短。 总计划工期至 1998 年 9 月底止共计 19 个月。 1998 年 10 月底将全楼 供暖,为后一步的精装修提供条件,并配合精装修完成弱电工程等项目的收尾以及 1999
2、赤霉净防治赤霉病,用吡虫啉防治麦蚜。 5 月底 6 月初收割小麦。 二、西瓜。 选用抗裂京欣、西农 8 号、豫星 3 号等中早熟品种。 3 月中下旬选晴天中午采用营养钵双膜育苗。 播前用 50温水浸泡种子 12时,捞出用湿布包好,放在 20度条件下催芽 2。 营养钵装满营养土,浇足底水,每穴播种 2,上盖 1米厚的细土。 苗床温度白天控制在 25夜间控制在 174
④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大力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及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采取自行开发、与专业公司合作等方式收集整理已有资 15 源,进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建设 2门网络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平台,供全国同类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共享。 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见表 344。 表 344 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表 序号 建设项目 主要建 设内容 1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