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容摘要:
④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大力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及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采取自行开发、与专业公司合作等方式收集整理已有资 15 源,进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建设 2门网络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平台,供全国同类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共享。 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见表 344。 表 344 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表 序号 建设项目 主要建 设内容 1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交流平台 由专业人员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交流平台 2 专业教学标准库 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库 3 网络课程 建设 2门网络课程 4 多媒体课件库 制作、收集、购买一批专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5 视频教学资料库 制作、收集、购买一批专业课程的视频教学资料 6 习题库 自行开发、收集、购买各专业课程的习题库 ⑤ 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和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保证在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 三方之间保持紧密联系,校企双方共同抓好学生实习管理。 确保学生在第 3学年能按时到岗,实习结束后可获得“工作经历证书”。 表 345 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计划表 序号 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 1 顶岗实习实施方案 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实施方案 2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3 顶岗实习考核体系 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考核体系 ( 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走专兼职结合、高校深造和现场锻炼结合之路,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年龄、 学科、学历结构合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16 并重,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 在项目建设期内,拟引进、培养专业带头人各 1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 5人、引进2 人,聘请包括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兼职骨干教师、兼职德育辅导员在内的兼职教师 16人,使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 32 人。 ( 2)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① 专业带头人 选拔 1 名具有副高职称或中级职称(研究生学历)、在数控技术方面有一定经验、基本熟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到国内外著名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培训,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科研和技术水平 ,引领专业建设工作。 同时聘请 1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本专业带头人,抓好校企合作,指导专业建设。 ② 骨干教师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培养 5名讲师或技师以上职称教师,在本专业有一定实践经验,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通过在国内知名院校培训、进修、承担科研课题、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手段,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计划引进硕士研究生和企业技术专家各 1名,充实专业骨干教师队伍。 ③ “双师”素质教师 在项目建设期内,将安排 专业教师 8 人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同时安排专业教师 8人次,根据各自的专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到对口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状况,增加其企业生产经验,最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力军。 另外,在校内定期举办 17 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班,邀请专业带头人或教育专家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以此促进全部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④ 兼职教师 在项目建设期间,计划聘请 1 名企业专家做兼职专业带头人,聘请约 15 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训教学或顶岗实习指导教学工作。 同时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等制度,完善兼职教师资源管理,并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本专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⑤ 其它教师 做好其它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安排其它 6名教师通过学历进修、技能培训、挂职锻炼、参加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等形式,促使其在理论素质、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通过以上措施,使专业教师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及教学设计创新能力,使本专业教学团队具有结构合理、教学能力突出、协作能力强等特点。 表 346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师 资队伍建设计划表 序号 项目 培养人数 1 专业带头人 培养、引进 2 2 骨干教师 培养 5 引进 2 3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8 4 聘请兼职教师 兼职专业带头人 1 兼职教师 15 5 其它教师培养进修 6 ( 1)实训实习条件建设目标 18 实践(实训)教学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 技能操作训练,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企业技术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本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目标是:按照“校企结合、资源共享、产学互动、定岗实践”的方针,使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 ( 2)实训实习条件建设措施 坚持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争取校内外资金支持和投入,继续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① 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在现有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增建相关实验实训室。 最终建成设备齐全先进,功能实用,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 围和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系列校内实验实训室。 表 347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表 序号 名称 主要设备 现有 台套数 规划增加台数 规划完成时间 1. 数控加工实训中心 数控铣床 5 10 3年 2. 金工实训中心 钳工实训台 17 0 3年 普通车床 1 1 3年 普通铣床 1 1 3年 普通刨床 1 1 3年 普通钻床 1 0 3年 3. 液压 与气动 实训室 液压 实训台 10 0 3年 液压拆装套件 0 5 19 气动 实训台 0 5 4. 机床电气实训室 机床电 气实训台 10 0 3年 数控机床电气维修实训装置 0 2 5. 特种加工实训中心 电火花 0 6 3年 线切割 0 6 6. 机电设备装调维修仿真 室 计算机 /服务器等 0 70 3年 普通机床及数控机床拆装仿真软件 0 2 7. 机电设备维修中心 二手车床、钻床、磨床、冲床、铣床 0 各 2台 3年 葫芦吊 0 2 葫芦吊、叉车 0 各 1台 ②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成稳定的、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少于 10 个,并聘请实践经验 丰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使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 在努力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与辐射能力,扩大对外交流。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支撑,建设“机电技术培训中心”;每年开展各种培训 200 余人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多项;为周边学校开展师资培训和学生实习实训;加强校际合作,多方面开展教学研究。 20 (四)专业群建设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重点专业的机电专业群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有:运用CAD/CAM技术进行模具(冷冲模具、塑料模具等)设计、制造及加工程序编制。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有相同的行业背景,学生的就业岗位基本上属于同一行业,有些就业岗位还有交叉。 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有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有共同的专业平台课,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液压与气压传动”、“ CAD/CAM应用”等;有可 以共享的实训基地,包括:钳工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液压与气动实训室、CAD/CAM 仿真实训室等;有可以共享的师资队伍。 在专业群重点课程建设过程中,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基础,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了不同学时和学分的机电技术类课程,两个专业的教师共建这部分课程。 此外,根据两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可分别建设专业群方向模块课程,并将其他专业的专业群方向模块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拓展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表 348 专业群重点课程建设计划表 序 号 课 程 名 称 建 设 标 准 建设时间 负责人 备 注 1 机械制图 精品课程 /教材 2020~ 2020 和云敏 2 机械基础 重点课程 /教材 2020~ 2020 李丰 21 3 模具数控加工 精品课程 /教材 2020~ 2020 杨勇 4 CAD/CAM应用 重点课程 /教材 2020~ 2020 卢俊 5 特种加工 重点课程 /教材 2020~ 2020 周登攀 为了能进一步提高相关专业教学水平,在师资培训方面有侧重地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等方面的教师,安排教师参加模具设计、机电设 备维修等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引进有一定企业工作经验或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群骨干教师,改善专业教师结构,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专业群将计划培养、引进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高素质专业带头人各 1人;引进和培养 8名骨干教师;派遣 8名专业群教师到高校及企业进修锻炼,了解专业设置、课程计划、专业现状等;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 50%以上。 表 349 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简要进度计划表 序号 年 度 建 设 项 目 具 体 内 容 1 2020 师资培养 完成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确定专业群 各专业带头人;安排 4名骨干教师调研、进修;聘用兼职教师 4人 2 2020 师资培养 引进高层次人才 2人;学历学位进修 2 人次;聘用兼职教师 4人 3 2020 师资培养 引进高层次人才 2人;进行 2 项科研课题的研发;聘用兼职教师 4人 3. 专业群实训实习条件建设 ( 1)校内实训场所建设 在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场所建设时,已考虑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需要,对校内实训场所进行了总体规划。 可满足专业群内两个专业的教学需要。 ( 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22 目前,专业群可共用的校外实习基地有 10 个,如下表所示: 表 3410 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表 序号 企 业 名 称 实 训 项 目 接纳人数(人次 /年 ) 1. 武汉富士康科技园 塑模制造、机械制造、顶岗实习 50 2. 武汉久瑞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机械加工、机械制造、顶岗实习 20 3. 深圳富士康科技园 塑模制造、机械制造、顶岗实习 100 4. 烟台富士康科技园 塑模制造、机械制造、顶岗实习 60 5. 成都富士康科技园 塑模制造、机械制造、顶岗实习 100 6. 昆山富士康科技园 塑模制造、机械制造、顶岗实习 60 7. 赤壁市蒲圻起重运输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零件加工、机 械制造、生产实习 30 8. 湖北蒲圻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零件加工、机械制造、生产实习 30 9. 淮安富士康科技集团 塑模制造、机械制造、顶岗实习 100 10. 华为聚信科技有限公司 塑模制造、机械制造、顶岗实习 30 在三年建设期内,根据专业群发展需要,计划在原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基础上再建设 10个校外实习基地。 23 (五)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 表 341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资金预算及年度经费安排明细表 单位:万元 重点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 建 设 内 容 资 金 预 算 及 来 源 地 方 财 政 自筹(校企共建) 合计 2020 2020 2020 小计 2020 2020 2020 小计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3 3 3 9 2 2 2 6 15 优质核心课程 3 4 7 14 2 3 5 10 24 教材与讲义开发 3 3 3 9 2 2 2 6 15 网络教学资源库 6 3 3 12 4 2 2 8 20 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2 2 1 5 1 1 1 3 8 小 计 17 15 17 49 11 10 12 33 82 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培养 4 3 2 9 2 2 2 6 15 骨干教师培养 3 3 6 12 2 2 4 8 20 “双师”教师培养 3 3 6 12 2 2 4 8 20 兼职教师聘请 3 6 12 21 2 4 8 14 35 其它教师培养进修 2 2 1 5 1 1 1 3 8 学习交流、制度建设 2 2 1 5 1 1 1 3 8 小 计 17 19 28 64 10 12 20 42 106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完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 8 16 16 40 4 8 8 20 60 完善金工实训中心 2 2 2 6 2 3 3 8 14 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推荐
2、赤霉净防治赤霉病,用吡虫啉防治麦蚜。 5 月底 6 月初收割小麦。 二、西瓜。 选用抗裂京欣、西农 8 号、豫星 3 号等中早熟品种。 3 月中下旬选晴天中午采用营养钵双膜育苗。 播前用 50温水浸泡种子 12时,捞出用湿布包好,放在 20度条件下催芽 2。 营养钵装满营养土,浇足底水,每穴播种 2,上盖 1米厚的细土。 苗床温度白天控制在 25夜间控制在 174
2、。 成株期染病叶片上出现梭形小褐斑,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斑,病斑两面均生灰黑色霉,病斑融合成大斑后枯死,严重的整叶枯死。 叶鞘染病产生边缘不明显的云状斑块,与其连接叶片黄枯而死。 小穗发病出现褐斑和白穗。 病原 r.)多元性复合侵染的病害。 黑龙江检测出 5 种真菌,其中蠕孢占 77%,镰刀菌占 23%。 重庆地区小麦根腐病病菌种类较多,重庆植保站和西南农大在当地巴麦 18
2、车除去空粒。 (2)小麦可用 10水或 40%的泥水选种,汰除病粒、菌核、杂质等,用清水洗净种子再播种。 油菜播前用 1%盐水选种,汰除菌核,即每 1000 克水加食盐 100 克溶解后,将 500油菜籽倒入盐水中搅拌等水停止后,捞出杂质、菌核、空粒等,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3、药剂拌、浸种(1)用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50 克拌 25 千克小麦种。 方法:将选种后的小麦
较低。 可直接采用齿轮减速以实现回转。 齿轮减速: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瞬时传动比为常数;减速效率高;结构紧凑;功率和速度适 用范围很广等。 6 三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图 电气传动使利用电动机直接驱动执行机构,以获得机械手的各种运动。 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机械手的位移和运动速度,可由电控系统发出脉冲信号数量及脉冲信号频率来控制。 步进电机能
钢 τ 的值查《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附表 2, 10 钢的抗剪 强度 τ 为 220~340 MPa,在此取 τ =300 Mpa,由于在选择吨位设备时,考虑刃口磨损和材料厚度计力学性能波动等因素,实际冲裁力可能增大,所以 F 落 = = 116 300 1=142 053 N F 冲 = = 15 300 1=18 369 N 卸料力 查《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公式计算卸料力: F 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