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2、后就可浇水,结合浇水,一般亩追尿素 12 公斤至 15公斤。 这样可以巩固冬前分鬓,促成春季分蘖,壮大根系,增加叶面积系数,从而达到增加群体、提高亩穗数的目的。 3一类苗麦田管理。 对墒情较好的一类壮苗麦田,返青期在管理上应进行深耕,控制无效分蘖产生,减少养分消耗,如果墒情允许可推迟春一水,期限到起身后期或拔节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 10 公斤至 12 公斤。 4防治病虫草害。 早春小麦病虫害防治以纹枯病、红蜘蛛和麦田杂草为重点,根据早春麦田生态结构的基本特点,以保护利用麦田有益生物为重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之以化学防治。 5对优质小麦田的调优栽培。 今年我市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 280 万亩,在早春管理上要实施优种优法相配套的调优栽培措施。 根据水分、养分等环境条件对品种的影响,在早春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技术环节:一是推广节水饱灌技术,减少浇水次数,浇好关键水。 二是早春尽量少施氮肥,底肥充足的地块,一般在拔节期再追。 三是以消除杂草为主。 其他管理措施与普通小麦基本相同。 专利查询。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相关推荐
2、叶片完全干枯。 对于没有死蘖,只有叶片冻枯的受冻麦田,早春应及早锄划、搂麦清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 在起身期追施碳铵 4060 于克并进行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管弱麦因为整地质量不好,土壤疏松,跑风漏墒造成小麦基部叶片发黄,或因秸秆还田地块未底施氮肥,脱肥症状明显的群体小、个体弱的麦田及有水浇条件的而未浇冻水的,应以促为主,在早春划锄(深度以 23 厘米为宜)、清垄、清棵的基础上
通常采用酚酞溶液或试纸于检漏管末端检测即可发现,而无需采用蒸汽扫描检漏法。 从国外引进的大型尿素合成塔和国内制造的 52万吨 /年尿素合成塔均采用 C型结构,也没有采用蒸汽吹扫的方法检漏,这样的话,检漏孔中的堆焊质量要求就可降低一些,能节约成本。 这一点在国内中小型尿素塔设计中还未得到认可。 图十 尿素塔检漏孔结构 a 11 图十 尿素塔检漏孔结构 b 图十 尿素塔检漏孔结构 c .
2、并借雨水和风传播到麦穗上,高温高湿条件下能很快在麦穗上产生霉层,霉层上的病菌又借风雨向其他小麦植株传播。 一般赤霉病危害以扬花期病菌一次侵染为主,多雨年份会有再侵染。 小麦齐穗后 20 天内最易感病;扬花期感染率最高,此期气温在 15以上、阴雨天多,病害就有可能流行。 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续 3 天以上阴雨天气,就有重发的可能性;遇晴好天气,赤霉病一般不重。 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
模力选择注射机 塑料制品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为 21 mm。 流道凝料(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2210 .2 1 7 8 4 8 0 .2 3 5 6 9 .6A A m m ; 212= A + A = 21 41 m m总 查阅参考文献 [3]计算 锁模力 如下 : 2= A 2 1 4 1 7 .6 3 0 6 4 2 .5 ( )F p m m M P a KN
2、比例为 55 或 37),解决了生产中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品质达不到国家标准和产量不高的问题。 氮肥后移可显著提高灌浆前中期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氮素同化能力,改善籽粒蛋白质品质,还可提高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延长光合高值持续期,改善籽粒淀粉品质,提高产量。 期控制灌溉。 在年均降水量 600 毫米左右的地区,改传统灌溉底水、冬水、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五水,为底水、拔节水、开花水三水,节约
2、害的品种进行搭配,这样可以减轻某种灾害突然大发生造成的损失,有利于小麦稳产高产。 二、根据本地的不同地势、肥力水平、栽培条件、播期早晚搭配品种,以便更好地发挥土地和品种的增产潜力。 三、选用不同熟期的品种进行搭配,可以更好地调节和利用农时、劳力和农机具。 在复种指数高的地区合理搭配晚熟小麦品种,有利于全年夺高产。 在品种布局上,总的原则是我省北部麦区以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搭配弱春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