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锥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锥套工序专用夹具设计内容摘要:
如表 2332 所示。 工序 1: 车 mm175 外圆 工序 2: 车 mmk6145 外圆面 工序 3: 车 mm1100 圆柱面 工序 4: 车 mm1100 端面 工序 5: 车退刀 槽 , 3 个倒角 1*45 工序 6: 车 mm175 端面 工序 7: 车 mm175 外圆 工序 8: 车环形槽 mm75 孔 工序 9 车 mm75 孔车 mm87 孔 工序 10 车锥度 工序 11 钻 mm3 孔并铰孔至 mm10 孔 工序 12 洗油槽 工序 13 钻 6 个 孔 工序 14 钻 2 个 mm8 孔 工序 15 铰 6 个 mm13 孔 工序 16 攻螺纹 工序 17 热处理,低温回火 工序 18 精铰 mmH710 孔 9 工序 19 磨 mm175 大端面 工序 20 磨锥度 工序 21 磨 mm145 圆柱面 工序 22 磨 mm100 端面 mm175 端面 工序 23 终检 表 2332 工艺方案二表 ( 3)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个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先加工 mm175 外圆端面,然后再以此为基面加工 mm175 外圆 ,再加工 环形槽 , 孔, mm75 孔以及锥度 , 在调装加工后面的圆台,然后加工进油口,以此为定位加工大端面的孔和螺纹。 则与方案二相反,先加工 圆台 , 再加工大端面,而后面的基本相同。 经比较可见,先加工 mm175 外圆端面 和 mm175 外圆 ,以后位置度较易保证,并且定位及装夹都较方便和可以保证外圆柱面的粗糙度要求, 但方案一中 的圆台可以在同一工序中完成,方案二中的工序比较分散,不符合工序集中的原则,所以合理具体加工艺如下表 234: 工序 1: 车 mm175 端面和外圆,并倒角 工序 2: 车环形槽 工序 3: 车 mm75 孔、车 mm87 孔和车锥度 工序 4: 车 6145k mm 圆柱面和车 1100 mm 圆柱面,并车端面 工序 5: 车退刀槽,并倒角 工序 6: 钻 mm3 通孔并铰 12* mmH710 工序 7: 钻 6* 孔和 2* mm8 孔 工序 8: 对 6* 铰孔到 mm13 ,对 mm8 孔攻螺纹 工序 9 铣两个 R= 2 的油槽 工序 10 热处理并低温回火 工序 11 精铰 mmH710 孔 工序 12 磨 mm175 端面、 mm100 端面和 mm175 台阶 工序 13 锥孔和 6145k mm 圆柱面 工序 14 终检 10 表 234 最终工艺方案 ( 4) 锥套 工艺路线 在综合考虑以上工序顺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以表 235 列出 锥套 的工艺路线。 工序号 工序名称 机床设备 刀具 量具 1 车 mm175 端面和外圆,并倒角 数控车床Ck6140 硬质合金刀 游标卡尺 2 车环形槽 数控车床Ck6140 硬质合金切槽刀 游标卡尺 3 车 mm75 孔、车 mm87 孔和车锥度 数控车床Ck6140 硬质合金刀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锥度规 4 车 6145k mm圆柱面和车1100 mm 圆柱面,并车端面 数控车床Ck6140 硬质合金刀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5 车退刀槽,并倒角 数控车床Ck6140 硬质合金刀 卡尺 6 钻 mm3 通孔并铰 12mmH710 立式铣床 X51 麻花钻, 铰刀 卡尺 螺旋测微器 7 钻 6* 孔和 2* mm8孔 立式铣床 X51 麻花钻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11 8 对 6* 铰孔到mm13 ,对mm8 孔攻螺纹 立式铣床 X51 麻花钻,铰刀,丝锥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9 铣两个 R= 2的油槽 立式铣床 X51 10 热处理并低温回火 11 精铰mmH710 孔 立式铣床 X51 铰刀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12 磨 mm175 端面 、 mm100端面和mm175 台阶 磨床 M1630 13 锥孔和6145k mm圆柱面 磨床 M1630 14 终检 表 235 锥套 工艺路线及设备,工装的选用 (六) 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 1) 机床设备的选用 在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选用高效的专用设备和组合机床,也可选用通用设备。 所选用的通用设备应提出机床型号,如该 锥套 零件选用的通用设备“立式铣床 X51”。 车端面和外圆面的通用设备 Ck6140。 而在钻孔和铣槽的工序上,可以根据铣床的铣刀可换性 ,可以在铣床上卸下铣刀装上钻头对工件进行加工,而对工序的集中和定位基准的集中,减小误差和定位误差,符合了加工的工序集中和定位集中的要求。 12 ( 2) 工艺装备的选用 工艺装备主要包括刀具,夹具和量具。 该 锥套 零件的工艺装备在工序卡中都有说明,其中由于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故夹具选用的是专用夹具。 ( 七 )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吊耳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如下: 车 mm175 外圆 和 端面 考虑其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m 、 mRa ,需要经过粗车、半精车和磨削才 可以达到,根据 余量查询表 , 端面加工余量为 2Z= 6mm,外圆加工余量 2Z= 9mm 外圆 粗车 : 半 精车 2 端面 粗车 : 半 精车 磨削 加工 锥孔20\75\.87 mmmm 其 最高 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为 mRa ,其加工方式 需要经过粗车、半精车和磨削才可以达到,根据余量查询表,锥度加工余量为 ,两个孔的加工余量都为 , 粗车 半 精车 粗磨 精磨 710H 孔的加工 考虑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 需要精铰 ,根据 加工余量表 , 取加工余量为 (八)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机动时间) 工序 1: 车 mm175 端面和外圆,并倒角 机床: 数控车床 Ck6140 13 刀具: 硬质合金刀 , 粗车 端面 背吃刀量 : a=1 每次 进给量 fa :根据《 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表 1128,取 mma f ,即取 机床主轴转速 n = min/560rn 实际切 削速度 V : min/3071000 min/ 0 mrmmndV 被切削层长度 l : 92l 刀具切入长度 1l : 92l 刀具切出长度 2l : mml 1 走刀次数为 2 机动时间 jt : 560* 19292211 mj f lllt 得 t=2*= 外圆, 切削深度 a= 根据根据《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1128,选择 rmmf /7..0~6..0 进给量 f :根据《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1128,取 rmmf /7..0~6..0 根据《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1133,取 rmmf / 取 min/560rn 实际切削速度 V : m i n/ m i n/ 0 mrmmndV 被切削层长度 l : 25l 刀具切入长度 1l : 25l 刀具切出长度 2l : l 走刀次数为 3。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锥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锥套工序专用夹具设计
相关推荐
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树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 , 为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 通用机的局部自动化改装有重要意义。 近期内我国对成本低、维修方便的通用机的需要量还是不会急剧下降的 , 因为有广大的乡 镇企业市场 , 有小工厂、试验室、大型企业的工具车间等。 3. 结合中国国情 , 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
左手 LMC Least Material Condition LOC Locate 位于 LT Light 光 LTR Letter 信 LUB Lubricate 润滑 MACH Machine 机器 MAINT Maintenance 维护 MATL Material 材料 MAX Maximum 最大 MECH Mechanical,Mechanism 机械 MED Medium 媒介
2、重冻害。 (4)施肥过量。 小麦苗期,在肥水条件好的田块过量施用尿素或碳酸氢铵,结果造成麦苗冬季疯长。 控制小麦冬季旺长的措施:(1)早中耕,切断部分根系。 麦苗长势旺盛,主茎有 78 张叶片时及时深中耕。 在小麦行间深锄 68 厘米,以切断部分根系,减少养分吸收,控制地上部旺长,培育壮苗。 (2)喷施多效唑,防止植株徒长。 对旺长麦苗喷施多效唑调控,可以使叶片变宽、增厚,植株矮化
于数字照相机式的。 这种方式拍出的照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120 万像素以上),同时省去了人工更换胶卷的麻烦,但仍存在维护困难、维护费用较高的问题。 3. 视频感应线圈式,由工业摄像机、感应线圈和工 业控制计算机组成,这种在2020 年前后都有很多开发使用。 它是用感应线圈来监测闯红灯车辆,然后由工控机来控制工业摄像机抓拍车辆图片并保存到计算机硬盘里,然后用移动硬盘把图片铐到指挥中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