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矮病毒病内容摘要:
2、 天带毒蚜虫传毒率最高,约可传 20天左右。 以后逐渐减弱,但不终生传毒。 刚产若蚜不带毒。 冬麦区冬前感病小麦是翌年发病中心。 返青拔节期出现一次高峰,发病中心的病毒随麦蚜扩散而蔓延,到抽穗期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 春季收获后,有翅蚜迁飞至糜、谷子、高粱及禾本科杂草等植物越夏,秋麦出苗后迁回麦田传毒并以有翅成蚜、无翅若蚜在麦苗基部越冬,有些地区也产卵越冬。 冬、春麦混种区 5月上旬冬麦上有翅蚜向春麦迁飞。 晚熟麦、糜子和自生麦苗是麦蚜及病毒越夏场所,冬麦出苗后飞回传毒。 春麦区的虫源、毒源有可能来自部分冬麦区,成为春麦区初侵染源。 冬麦播种早、发病重;阳坡重、阴坡轻,旱地重、水浇地轻;粗放管理重、精耕细作轻,瘠 3、薄地重。 发病程度与麦蚜虫口密度有直接关系。 有利于麦蚜繁殖温度,对传毒也有利,病毒潜育期较短。 冬麦区早春麦蚜扩散是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的主要时期。 小麦拔节孕穗期遇低温,抗性降低易发生黄矮病。 该病流行与毒源基数多少有重要关系,如自生苗等病毒寄主量大,麦蚜虫口密度大易造成黄矮病大流行。 防治方法(1)鉴定选育抗、耐病品种一些农家品种有较好的抗耐病性,因地制宜地选择近年选育出的抗耐病品种。 (2)治蚜防病及时防治蚜虫是预防黄矮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拌种甲拌磷原液 100150g 加 34拌麦种 50可用种子量 蚜松或 果乳剂拌种,逐步取代甲拌磷。 喷药用 40%乐果乳油10001500 倍液或 50%灭蚜松乳油 10001500 倍液、夫菊酯或敌杀死、氯氰菊酯乳油 20004000 倍液、50%对硫磷乳油 20003000 倍液。 也可喷 1%对硫磷粉或 果粉每 蚜威每 667g。 毒土法 40%乐果乳剂 50细土 15减少越冬虫源。 (3)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消灭田间及附近杂草。 冬麦区适期迟播,春麦区适当早播,确定合理密度,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4)冬小麦采用地膜覆盖,防病效果明显。 专利查询。小麦黄矮病毒病
相关推荐
同步误差 Synchro error 比例度 Proportional band 等速法 Uniform velocity method 阶跃法 Step change method 执行器 Actuator 气动薄膜调节阀 Pneumatic diaphragm control valve 流量特性 :直线 Flow characteristic: Liner 对数 Logarithmic
INC DPTR MOV A, 0DH ; A 为 00001101 MOVX @DPTR,A ; PB 口的 PB1 南红灯亮,因此东西绿灯亮,南北红灯亮 MOV R2, 55H LCALL DELY ;延时 MOV R7,05H ;闪烁次数 JOD1: MOV DPTR, 0FF28H MOV A, 0F3H MOVX @DPTR, A ; PA 为 11110011,即 PA3 北红、
应的变化,这种方法简单易实现,但是滴管长度有限,而且受制于受液瓶的高低,控制起来会有许多不定因素。 所以我们不选用此方案。 方案二:采用凸轮来控制滴管的松紧,这样滴速 一定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方案在执行元件的选取上要花费脑筋,但优点是控制较精细,调整较迅速,稳定性也比较好,所以我们选用凸轮来控制。 主从机通信方式选择 方案一:采取并行方式。 并行的传输方式需要的传输线很多而且成本高
2、高产的需要;(4)漏得最严重的地方是颗粒输送带下的杂余兜子,按规定该倒不倒,装满自溢;有的杂余收集器经过改装后,四周封闭不严。 3、割台损失即在收割过后,遗留在地上的残株麦穗、籽粒等,称为割台损失。 产生该损失的主要原因是:(1)收割台高低调整不当,割茬高。 由于气候条件影响,小麦高低不一,因此漏割的穗头多。 (2)机组转弯处圆角太小,漏割多;(3)拔禾轮的高低和转数调整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