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矮病毒病内容摘要:

2、 天带毒蚜虫传毒率最高,约可传 20天左右。 以后逐渐减弱,但不终生传毒。 刚产若蚜不带毒。 冬麦区冬前感病小麦是翌年发病中心。 返青拔节期出现一次高峰,发病中心的病毒随麦蚜扩散而蔓延,到抽穗期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 春季收获后,有翅蚜迁飞至糜、谷子、高粱及禾本科杂草等植物越夏,秋麦出苗后迁回麦田传毒并以有翅成蚜、无翅若蚜在麦苗基部越冬,有些地区也产卵越冬。 冬、春麦混种区 5月上旬冬麦上有翅蚜向春麦迁飞。 晚熟麦、糜子和自生麦苗是麦蚜及病毒越夏场所,冬麦出苗后飞回传毒。 春麦区的虫源、毒源有可能来自部分冬麦区,成为春麦区初侵染源。 冬麦播种早、发病重;阳坡重、阴坡轻,旱地重、水浇地轻;粗放管理重、精耕细作轻,瘠 3、薄地重。 发病程度与麦蚜虫口密度有直接关系。 有利于麦蚜繁殖温度,对传毒也有利,病毒潜育期较短。 冬麦区早春麦蚜扩散是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的主要时期。 小麦拔节孕穗期遇低温,抗性降低易发生黄矮病。 该病流行与毒源基数多少有重要关系,如自生苗等病毒寄主量大,麦蚜虫口密度大易造成黄矮病大流行。 防治方法(1)鉴定选育抗、耐病品种一些农家品种有较好的抗耐病性,因地制宜地选择近年选育出的抗耐病品种。 (2)治蚜防病及时防治蚜虫是预防黄矮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拌种甲拌磷原液 100150g 加 34拌麦种 50可用种子量 蚜松或 果乳剂拌种,逐步取代甲拌磷。 喷药用 40%乐果乳油10001500 倍液或 50%灭蚜松乳油 10001500 倍液、夫菊酯或敌杀死、氯氰菊酯乳油 20004000 倍液、50%对硫磷乳油 20003000 倍液。 也可喷 1%对硫磷粉或 果粉每 蚜威每 667g。 毒土法 40%乐果乳剂 50细土 15减少越冬虫源。 (3)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消灭田间及附近杂草。 冬麦区适期迟播,春麦区适当早播,确定合理密度,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4)冬小麦采用地膜覆盖,防病效果明显。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