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霜霉病的发生及防治内容摘要:

2、于病害发生。 作物苗期是小麦霜霉病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小麦播后芽前麦田被水淹超过 24 小时,翌年 3 月又遇春寒,气温偏低利于该病发生,地势低洼易发病。 由于近几年水浇条件的改善,水浇面积大,特别是大水漫灌,灌水量大,淹水时间长,另外地表大部分由还田的玉米秸秆覆盖,湿气滞留,极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2、播期偏晚,冬前分蘖率低,苗势弱。 河北省中南部绝大部分农田为“小麦玉米”轮作的种植制度。 由于 2004、2005 年 9 月下旬阴雨天较多,气温低,使玉米收获偏晚,腾茬不及时,从而造成部分地块播种晚、冬前分蘖率低,苗势弱,抗性低,利于病害发生。 3、重施氮、磷肥,土壤普遍缺钾。 由于多年来只重视氮、磷肥的 3、施用,很少甚至不施用钾肥,以至于大部分田块缺钾,造成小麦生育期间抗逆性差,抵抗力低,有利于病害发生。 三、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防治。 应以农业措施防治为主。 在小麦播种出苗期一定要做到灌水不淹水,采用洇水或速灌速排,浇水量掌握以当日渗完为宜,避免田间积水,如有寒流、气温太低、阴天应注意暂时不浇水。 提高整地和播种的质量,注意清除田间杂草,以增加土壤的排水和通气性,促进麦株的迅速生长。 结合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全面均衡土壤营养,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增加植株抗寒抗病能力,减少病菌侵染机率。 2、化学防治。 播前可每 50 公斤小麦种子用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100150 克加水 3 公斤拌种,晾干后播种。 必要时在发病初期喷洒 酸铜溶液或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霉威(普力克)水剂 600 倍液,即可有效防治小麦霜霉病。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