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散黑穗病内容摘要:
2、菌有寄主专化现象,小麦上的病菌不能侵染大麦,但大麦上的病菌能侵染小麦。 厚垣孢子萌发,只产生四个细胞的担子,不产生担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散黑穗病是花器侵染病害,一年只侵染一次。 带菌种子是病害传播的唯一途径。 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胚内,外表不显症。 当带菌种子萌发时,潜付的菌丝也开始萌发,随小麦生长发育经生长点向上发展,侵入穗原基。 孕穗时,菌丝体迅速发展,使麦穗变为黑粉。 厚垣孢子随风落在扬花期的健穗上,落在湿润的柱头上萌发产生先菌丝,先菌丝产生 4 个细胞分别生出丝状结合管,异性结合后形成双核侵染丝侵入子房,在珠被未硬化前进入胚珠,潜伏其中,种子成熟时,菌丝胞膜略加厚,在其中休眠,当年不表现症状, 3、次年发病,并侵入第二年的种子潜伏,完成侵染循环。 刚产生厚垣孢子 24 小时后即能萌发,温度范围 535,最适 2025。 厚垣孢子在田间仅能存活几周,没有越冬(或越夏)的可能性。 小麦扬麦化期空气湿度大,常阴雨天利于孢子萌发侵入,形居病种子多,翌年发病重。 防治方法(1)温汤浸种变温浸种先将麦种用冷水预浸 46 小时,涝出后用5255温水浸 12 分钟,使种子温度升到 50,再捞出放入 56温水中,使水温降至 55浸 5 分钟,随即迅速捞出经冷水冷却后晾干播种。 恒温浸种把麦种置于 5055热水中,立刻搅拌,使水温迅速稳定至 45,浸 3 小时后捞出,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 (2)石灰水浸种用优质生石灰 在 50中,滤去渣滓后静浸选好的麦种 30求水面高出种子1015子厚度不超过 66泡时间气温 20浸 35 天,气温 25浸23 天,30浸 1 天即可,浸种以后不再用清水中洗,摊开晾干后即可播种。 (3)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63%的 7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重量 20%三唑酮乳油拌种。 也可用 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 麦种 50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水 5麦种50后堆闷 6 小时,可兼治腥黑穗病。 专利查询。小麦散黑穗病
相关推荐
⑶要同一支承面上,应在两端及每3跨设置水平撑和剪刀撑,,剪刀撑的两头应靠近钢支顶的顶部和底部,并应连接牢固。 当端头为坚固的混凝土墙时,水平撑的杆端能顶在墙面上,就可不设剪刀撑。 ⑷当钢支顶接长,除注意有关规定外,还应注意连接部位的支承板的底板都要非常平整并与支顶呈直角接触,不平整的不能使用螺栓连接。 此种紧固螺栓,直径应不少于φ9mm,并须用4根螺栓固定牢固。
施工措施 ........................................................................................... 296 文明安全施工管理目标 .......................................................................................
2、苗上越夏。 此外,在山东胶东沿海自生麦苗上也有少量病菌越夏,并在秋苗上越冬,越冬率较低。 福建、广东的东南沿海地区和云南南部是秆锈菌在全国范围内的越冬基地,过冬后逐步北传,经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到达东北、西北、内蒙古春麦区。 由此可见,秆锈病春季流行以外来菌源为主。 小麦锈病有些年份春季为什么会流行。 小麦锈病流行决定于寄主品种的感病性强弱和数量多少,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和菌量大小
2、月上旬调查 37 块麦田稻桩子囊壳,平均丛带菌率 ?42)%,?,菌源充足。 据苗情资料分析:若近期气温回升,去年 10 月底之前播种的小麦齐穗扬花期在 4 月 13?15 日;11 月上中旬播种的小麦齐穗扬花期在 4 月 18?22 日,因此大面积小麦齐穗扬花期集中在 4 月 17?22 日。 另据气象部门预测,4 月中下旬气温正常偏高,4 月 12 日开始雨水明显增多
;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将文件发至各使用部门。 文件接收人查验所收文件后,应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上签字。 、回收与换版 文件需修改时,由文件更改提出人填写文件修改单,报质保办,并按原审批程序和人员权限进行审批,档案资料室备案、管理。 质保办按文件发放记录发放文件修改单 ,文件持有人接到文件修改单后,应在修改内容前作出“更改”标识。 文件经过多次更改或需要大幅度更改时,应进行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