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期病虫的总体防治内容摘要:

2、月上旬调查 37 块麦田稻桩子囊壳,平均丛带菌率 ?42)%,?,菌源充足。 据苗情资料分析:若近期气温回升,去年 10 月底之前播种的小麦齐穗扬花期在 4 月 13?15 日;11 月上中旬播种的小麦齐穗扬花期在 4 月 18?22 日,因此大面积小麦齐穗扬花期集中在 4 月 17?22 日。 另据气象部门预测,4 月中下旬气温正常偏高,4 月 12 日开始雨水明显增多,与大面积抽穗扬花期相吻合,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2、小麦白粉病:全区 4 月上旬调查 52 块小麦田,平均病株率 ?1)%,病叶率 ?,为零星发病阶段,但今年小麦长势嫩绿,密度高,对白粉病发生危害较有利,一旦出现发病中心,病情将 3、迅速发展,应密切注意其发生动态,加强预防。 3、灰飞虱:受暖冬气候影响,今年灰飞虱冬前基数及越冬成活率和冬后基数均较高。 11 月 20 日前后全区普查 26 块田稻桩,平均百穴虫量 170 头,头,与上年基数()相仿。 越冬代成虫羽化早,数量大。 3 月上旬开始羽化,较常年提早 10?15 天,3 月 20?26 日达到高峰,较常年提早 10 天左右。 羽化前虫量 15360 头(2006 年 11578 头),羽化后虫量 61390 头(2006年 42880 头),均较去年同期高。 越冬代带毒率高。 近期检测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为 24%,是大发生指标 12%的 2 倍。 全区 4 月上旬普查 57 块麦 4、田,平均每亩虫量 41385(2400?139800)头,与去年同期虫量(42880 头)相仿。 预计一代灰飞虱若虫于 4 月底进入孵化高峰期,并将持续 15 天左右,麦田虫量会激剧增加。 4、蚜虫:由于前一阶段干旱少雨,田间蚜虫量不断上升,目前虫量普遍高于往年,全区 4 月上旬普查 52 块田,平均有蚜株率 ?92)%,?1190)头,分别是去年同期的 和。 蚜虫增殖能力很强,若天气条件适宜虫量会突增,各地要加强防治,减少基数。 5、粘虫:至 4 月 5 日,百把诱卵:礼嘉点和测报观察区分别诱获 200 块和 10块,略少于去年同期卵量(210 块和 35 块)。 卵块发育进度调查,3 月 24?3 6、扬花 10%)用第一次药,时间集中在 4 月 16?20 日,坚持做到先扬花先用药,晚扬花晚用药,针对一代灰飞虱若虫孵化高峰在 4 月底的实际情况,要求第一次药后 10 天(即 4 月底至 5 月初)全面用好第二次药。 3、药种配方:第一次亩用 47%麦病宁可湿性粉剂 80?100 克(1?)加 25%星科乳油 50 毫升(1 瓶)加富利素或金畅牌农壮素 2 包兑水 20 公斤弥雾机弥雾或兑水 30?40 公斤小机喷细雾。 第二次亩用 25%星科乳油 50 毫升(1 瓶)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0 克(2 包)兑水 20 公斤弥雾机弥雾或兑水 30?40 公斤小机喷细雾。 4、注意事项:小麦穗期病虫总体防治期间如遇阴雨天气,应抢晴天突击用药,喷药后遇中等以上降雨,应立即抢晴天补治,确保防治效果。 5、加大宣传力度,搞好统防统治。 穗期病虫总体防治是夺取夏熟作物丰收的关键一仗,如防治不力,面积不足,不仅造成夏熟减产,而且给秋熟生产带来压力,各地一定要克服侥幸、麻痹和惜本思想,立足抗灾,深入发动,加大宣传力度,搞好统防统治,提高技术入户率和防治到位率,确保夏熟丰收。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