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棉花管理重防天灾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入汛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决定棉花产量与质量的关键时期。 但是,此阶段天气变化大、灾害频发,如旱涝、冰雹等较常出现,常常给棉花生产造成一定危害。 生产实践证明,要夺取棉花优质高产,进入汛期科学管理是关键。 适期化控进入汛期后,棉株极易发生疯长,引起蕾铃脱落,而及时用缩节胺或助壮素化控可稳定棉株生长,改善株型,多结蕾铃。 其方法是:雨季初期棉花初开花时,每亩用助壮素 68 毫升或缩节胺 克,加水 2528 公斤配成6070 毫克/公斤液喷雾。 进入雨季中期(约在 7 月底 8 月初),每亩用缩节胺 3克左右,对水 3040 公斤喷施。 注意,喷缩节胺不同于打农药,要求每株顶部或 2、果枝顶部着药均匀,水量少,以不滴水为准。 一般要求在下午 3 时以后或在上午 10 时以前喷施,以防高温蒸发。 若喷后遇大雨,应补喷,但用量减半。 控制肥水进入雨季,棉株既长枝叶又增蕾结铃,对肥水的要求达一生高峰,应适时追肥,谨防脱肥早衰。 但由于雨季雨水充足,极利于各种肥效的发挥而导致棉株旺长、疯长。 为此,追肥要做到:对底肥充足,苗肥量大的棉田,应少施或不施,并注意清沟沥水,严防渍涝;对棉株发育迟缓,红茎到顶,叶小色黄的棉田宜早施并加大肥料用量,如尿素用量为每亩 8 公斤左右。 另外,若发生连续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 60%时,应适时隔沟浇水。 去赘芽及打顶心由于雨季棉株生长加快,其赘芽也易发 3、生。 为此,应于雨停间隙及时将赘芽抹掉。 当棉株长至预定株型及果枝数时,为打破和抑制顶端生长优势,减少上部无效果枝对养分的消耗,促进棉铃发育等,应适时(约在 7 月中下旬)打顶。 及时防治病虫害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否,和雨季雨量状况关系极大。 如若干旱就不利于棉铃虫卵的孵化和幼虫发育,但降水多雨量大也会阻碍其卵的孵化,尤其是暴雨对虫卵及初孵幼虫有较强的冲刷作用。 倘若雨季降水少而均匀,则利于棉铃虫暴发流行。 若雨季降水少、干旱严重,则利于红蜘蛛繁衍危害。 相反,若雨季出现连续阴雨,棉株疯长且严重,田间排水不良,棉株极易患枯、黄萎病,同时又引发烂铃病出现等。 因此,棉花病虫害的防治,结合雨季的天气情况,合理选择农药,科学防治,方能事半功倍。 及时防治自然灾害进入雨季后,诸如干旱、渍涝、冰雹、大风等灾害极易发生,要在加强防御的基础上,对无法抗拒的灾害,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挽救,以减轻危害。 如对于冰雹危害后的棉田应及时灌水追肥,促其尽快恢复生机,其次是及时整枝打顶、化控,并防治病虫害。 对于受涝灾后的棉花,一是及时清理,疏通排水系统,排除积水;其次是中耕松土,及时追肥,增施速效肥,防止脱肥早衰;还要搞好田间调查,适时防治病虫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