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深加工”淘汰“浅加工”内容摘要:

1、深加工”淘汰“浅加工”玉米主产省吉林近年来加工能力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逐渐向精深产品发展,并已形成了一个高精尖的产业集群。 吉林省位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上,玉米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随着玉米加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向被认为是吉林省“包袱”的玉米逐渐变成了“资源优势”,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集聚的作用下,吉林省逐步形成了玉米加工产业集群,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不断增强。 吉林省省长助理、省发改委主任王祖继介绍说,目前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已发展到 500 多家,加工产品逐步由淀粉、酒精等初加工产品向发酵、精细化工产品过渡,加工品种已达到 200 多种,从寻常的淀粉,到用多元醇、 2、乳酸等生产的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等,这些产品被广泛用于食品、纺织、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这些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高,采用了不少国际顶尖技术,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初步形成了一个高精尖的产业集群。 ”王祖继说。 比如长春大成集团今年投产的年加工 225 万吨玉米、100 万吨化工醇和 100 万吨差别化聚酯项目,技术水平很高。 大成集团已获得生物化工醇催化剂生产工艺技术、反应设备制造和化工醇生产工艺技术等几十项国家专利。 生产 1 吨化工醇只需 1 吨淀粉,消耗玉米 142 吨,消耗能源只有原设计水平的一半,玉米化工产品的成本只相当于石化产品的一半。 吉林省依托玉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引导并推动玉米加工企业和生产要素向中部的长春、四平、松原集聚,逐步形成以中部为核心,辐射东部和西部的玉米加工业格局。 吉林省农委主任王守臣说,吉林玉米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优化了产业结构,在保证原粮调出同时,大幅增加了肉蛋奶和其他一些食品的输出,实际上是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