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的中后期的防治内容摘要:
1、、玉米螟1、发生规律玉米螟即钻心虫。 在东北、华北平原每年发生 23 代,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棉柴等寄主作物中越冬。 越冬幼虫 5 月份变成蛹,6 月份羽化出越冬成虫,交尾、产卵、变成幼虫,开始为害玉米。 2、防治方法(1)要在越冬成虫羽化前将越冬寄主全部处理掉。 (2)春玉米的防治。 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正是成虫出现期,当田间花叶达到 20%时,在大喇叭口期的中期和末期各施药 1 次。 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效果好。 硫磷颗粒剂, 3%辛硫磷颗粒剂,杀死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每株玉米使用上述颗粒剂 12 克,撒施于心叶及组成心叶的45 片叶层中,撒施颗粒剂应在没有露水时进行。 夏玉米的防治用药和春玉米相同,但 2、防治关键时期是抽穗吐丝期;在田间调查花丝基部及雌穗顶端时,有虫雌穗达 10%或 100 穗上有幼虫 50 头时应施药防治。 有虫雌穗超过 30%时,应在第 1 次施药后 68 天再施药 1 次。 施用的颗粒剂和春玉米相同,只是施药位置不同,将药撒在雌穗着生节的叶腋处,雌穗上面两节及下面一节的叶腋处及花丝顶上。 二、玉米蚜玉米蚜主要集中在雄穗、穗梗及上部嫩叶上,导致雌穗发育不良,雌穗缺粒和秃尖,而且蚜虫分泌露影响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 防治蚜虫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玉米的茎基部涂 40%氧化乐果乳油 200250 倍液。 三、玉米纹枯病1、症状玉米感病后,近地面的叶鞘出现红色、紫红色椭圆病斑,严重的茎秆上也出现病 3、斑,病斑发展愈合后形成不规则云雾状斑纹,田间湿度高时,叶鞘上形成暗红色菌核,玉米收获时带有菌丝菌核的部分残留在土壤中,还危害小麦。 2、防治方法(1)玉米与甘薯、大豆轮作。 (2)及时摘除病叶及叶鞘的同时进行喷药防治。 喷施 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200 倍液,或 5%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 400600 倍液。 四、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防治1、症状叶片上出现梭状病斑是大斑病的典型症状,初发生时病斑灰绿色,潮湿时上面出现灰色霉层。 小斑病的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 初发病时,叶面上有渍状病斑。 大、小斑病连续发生时,叶片上的病斑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植株死亡。 一般下部叶片首先表现症状,然后往上扩展。 2、防治方法(1)栽种抗病品种。 (2)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发病植株达70%,叶片达 20%时,进行喷药防治。 选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12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间隔 7 天,连喷 23 次。 专利查询。玉米病虫害的中后期的防治
相关推荐
苗”防治措施在玉米田中,苗期常出现“白苗”,这是由缺锌引起的。 一般从 4 叶期开始,新叶基部的叶色变浅呈黄白色。 5期,心叶下 1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基部出现紫色条纹,经 10,紫色逐渐变成黄白色,叶肉变瘦,呈“白苗”。 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 缺锌的玉米植株矮小,节间短,叶枕重叠,心叶生长迟缓,看上去平顶,严重者白色叶片逐渐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玉米田中,苗期常出现“白苗”,这是由缺锌引起的。 一般从 4 叶期开始,新叶基部的叶色变浅呈黄白色。 56 叶期,心叶下 13 叶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基部出现紫色条纹,经 1015 天,紫色逐渐变成黄白色,叶肉变瘦,呈“白苗”。 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 缺锌的玉米植株矮小,节间短,叶枕重叠,心叶生长迟缓,看上去平顶,严重者白色叶片逐渐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增施基肥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1724 厘米,宽 912 毫米。 椭圆形,具有古铜或青铜色光泽。 体表散布众多不规则白绒斑,白绒斑多为横向波浪状。 二、危害症状白星花金龟子以成虫群集在玉米雌穗上,从穗轴顶花丝处开始,逐渐钻进苞叶内,取食正在灌浆的籽粒,尤其是苞叶短小的品种,甜嫩多汁的籽粒暴露于外,危害更重。 并且白星花金龟子还排出白色粥状粪便,严重影响鲜食特色玉米的质量和品质。 三、发生规律一年发生 1
② 钢筋绑扎前应对 钢 筋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有位移的应及时采取 1/6 坡度法进行纠正处理。 滑道梁工程施组振华港机新南通基地海工滑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6上海浦拓血菇汀跋脆炊辩并报宅御喷捌锨的童驭境蛇拥畸逮兴祭户飘梯剪莆焕关炬怔箭框磕蜂痒幸照词掸胸凉瓮犬吭邹扰彬稻秩顺筑信播棋龟录章摩滚垢踪 ③ 模板支设后应校正,且应加固牢固,对于外侧模板在校正时应将其向内收 2mm
我市目前对玉米生产威胁最大的两种病毒性病害,尤其是玉米粗缩病近年局部地区持续流行,重发田块减产严重。 今年若忽视预防,两种病毒病仍有严重流行的可能。 各地务必深入宣传指导,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病害控制在发生之前,确保玉米安全生长。 预防技术措施主要抓好以下四点:1、选择安全播种期避病。 扩种早春玉米和麦后夏玉米,不种半夏玉米,使玉米易感病的敏感叶龄期与灰飞虱传毒期错开。 早春玉米要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