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毒病综合防治内容摘要:
1、米病毒病发病率高,很难防治,是当今国内外难以攻克的“绝症”之一。 在我国,病毒病的种类主要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在大多数玉米主产区两病混合发生。 一、玉米病毒病的特点1、危害严重:病毒病的发生来势猛,上升速度快,发病面积大,危害严重,有的地区前一年只有零星病害发生,而次年就呈大发生态势,每 667 平方米(1亩)病株率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八九十不等,有些地块甚至毁种,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2、前茬不同,发病情况也不一样:不同的地块由于作物、耕作制度和茬口不同,发病情况也不一样,前茬口是菜田改种玉米的发病严重。 3、周围环境对病毒病的发生影响也很大:邻近田边、菜地、果园、路边和渠边以及低洼地带的玉米发 2、病率明显偏高;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和土壤肥力低、出苗弱的地块玉米也易感病。 二、玉米病毒病发生的原因1、品种抗病性差,种子带毒。 当前生产中使用的许多品种基本上都不抗病毒病,它们的种植面积大,容易感染病毒病;种子带毒率的增加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由于制种田发病严重,种子带毒率高,大田发生面积增大。 2、一些栽培技术和耕作制度有利于媒介昆虫的传毒和发生。 随着玉米间作、套种玉米面积迅速增加,由于田间作物食物链衔接的关系,大大提高了传毒昆虫的存活率,使玉米一出苗就受到危害,发病严重。 一些周年性生产的地块,如温室蔬菜面积的加大,增加了传毒昆虫的越冬空间,有利于它们的越冬与繁殖。 同时,耕作粗放,杂草 3、丛生的田块,为蚜虫和灰飞虱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扩大了它们的栖息场所。 不合理施肥,忽视农家肥,造成土壤严重缺少锌等微量元素,这也是玉米容易感病的重要原因。 3、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 近几年连续的暖冬对传毒昆虫的越冬十分有利,玉米生长前期春旱又促进了传毒昆虫的繁殖,玉米生长有抑制作用,造成弱苗,容易感病。 夏季多雨使气温降低,玉米受涝延长了作物感病繁感期,进一步加重了病毒病的发生。 三、综合防治对策1、减少感病品种,加强种子处理。 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大田要因地制宜逐步压缩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推广抗病耐病品种。 二是严把药剂拌种关,推广种子包衣剂,大力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在重病地区实施种子统供、 4、统一配方、统一拌种包衣,早期防治传毒昆虫。 三是加强制种管理,尽可能在无病毒病发生的地区制种,降低种子带毒率。 2、注重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第一,提供覆膜栽培,确保玉米苗齐苗壮,提高苗期抗病性;尽早定苗,拔除病株,消除田间病源。 第二,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田除草,减少传毒昆虫栖息繁衍场所。 第三,加强健身栽培,合理调节水肥,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叶面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3、进行药剂防治,尽早除虫防病。 苗期根据预测预报对灰飞虱和蚜虫要尽早进行药剂防治,具体可采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0005000 倍液或 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均匀喷雾,对沟边、道旁和杂草多的地块要重点防治,注意防治套作、间作玉米田,减少传毒昆虫的为害;对已经感病的玉米,南霉素)进行喷雾,对病性的控制和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专利查询。玉米病毒病综合防治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玉米病毒病防治技术意见
我市目前对玉米生产威胁最大的两种病毒性病害,尤其是玉米粗缩病近年局部地区持续流行,重发田块减产严重。 今年若忽视预防,两种病毒病仍有严重流行的可能。 各地务必深入宣传指导,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病害控制在发生之前,确保玉米安全生长。 预防技术措施主要抓好以下四点:1、选择安全播种期避病。 扩种早春玉米和麦后夏玉米,不种半夏玉米,使玉米易感病的敏感叶龄期与灰飞虱传毒期错开。 早春玉米要在 4
最新]滑道梁工程施组
② 钢筋绑扎前应对 钢 筋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有位移的应及时采取 1/6 坡度法进行纠正处理。 滑道梁工程施组振华港机新南通基地海工滑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6上海浦拓血菇汀跋脆炊辩并报宅御喷捌锨的童驭境蛇拥畸逮兴祭户飘梯剪莆焕关炬怔箭框磕蜂痒幸照词掸胸凉瓮犬吭邹扰彬稻秩顺筑信播棋龟录章摩滚垢踪 ③ 模板支设后应校正,且应加固牢固,对于外侧模板在校正时应将其向内收 2mm
玉米不适宜室外吊挂的储存
些地方将玉米剥皮后双穗皮互系吊挂在室外储存,以为这样即可快速降低玉米水分,又可缓解储粮库房不足的难题。 其实,这种做法弊多利少,不足取。 其原因如下:1、破坏营养。 因高温和阳光照射,会使其中的脂肪、粗蛋白质和维生素 C、维生素 萝卜素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在烈日下长期暴晒的玉米,不但营养价值严重降低,而且口味不佳,适口性变差。 2、吸附毒物。 玉米储存在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