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整册单元知识总结内容摘要:

个分子 例: 表示:( 1)氢气; ( 2)氢气由氢元素组成; ( 3)一个氢分子;( 4)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表示: 2 个氢分子 说明: 化学教育网 Page 14 12/23/2020 ①纯净物都有固定不变的组成,一种纯净物只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②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测知的。 所以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不能随意改动。 ③物质的化学式不因发生物理变化而改变,只有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时,物质的化学式才能发生改变。 ( 1)实验测知,化合 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 例如: 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在上述化合物中,规定: , 而且,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由此可推知: , , 为了便于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①氧元素通常显- 2 价 ②氢元素通常显+ 1 价 ③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④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3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 为 0。 ( 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写法:正价左、负价右,标化合价,求原子个数 例题:已知 P 为+ 5 价, O 为- 2 价,写出磷的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 1)正价左、负价右: PO 化学教育网 Page 15 12/23/2020 ( 2)标化合价: ( 3)求原子个数: P: 10/5= 2; O: 10/2= 5 ( 4)即得化学式: ( 5)检查化学式,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代数和等于 0 ( 3)化合价表示方法跟离子所带正、负电荷表示方法的区别: 3.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的相对分子质量= 16 2= 32 的相对分子质量= 1 2+ 16= 18 的相对分子质量= 64+ 32+ 16 4+ 5( 1 2+ 16)= 250 (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例: 中锰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 (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的质量与组成物质的元素总质量之比。 例如: 化学教育网 Page 16 12/23/2020 计算化肥硝酸铵(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 的相对分子质量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 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 内容: 参加 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数目、质量 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 (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 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遵循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 (注意: a、配平 b、条件 c、箭号 ) 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对气体而言,分子 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以 2H2+O2 点燃 2H2O为例 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每 2个氢分子与 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 2个水分子 化学教育网 Page 17 12/23/2020 ③每 4份质量的氢气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 36份质量的水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 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 H C、 CO) 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化学教育网 Page 18 12/23/202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 碳的几种单质 金刚石( C)是自然界中 最硬 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石墨( C)是 最软 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 CO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无定形碳 : 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主要有 :焦炭 ,木炭 ,活性炭 ,炭黑等 .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 吸附性 ,焦炭用于 冶铁 ,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 耐磨性。 二、 .单 质碳的化学性质 :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而各种单质碳的 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 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可燃性 : 完全燃烧 (氧气充足 ),生成 CO2 : C+O2点燃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 ),生成 CO: 2C+O2点燃 2CO 还原性: C+2CuO 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 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 1)发生装置:由反应 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 固体,需加热 ,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 制 O2 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 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 ,制气体时则用 制 H2的发生装置。 (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 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 只能 用 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 大 用向 上 排空气法 CO2只能 用向 上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 小 用向 下 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 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 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 CaO+H2O=Ca(OH)2 化学教育网 Page 19 12/23/2020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 : 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 干冰 化学性质 : 1)一般情况下 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 ,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CO2+Ca(OH)2==CaCO3↓ +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 4) 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 2CO ( 吸热反应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CO2是氧化剂, C 是还原剂) 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 物理性质,又 利用其 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 剂、温室肥料 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化学性质 : ( H 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 可燃性 ② 还原性) ( 1)可燃性: 2CO+O2点燃 2CO2 ( 可燃性气体 点燃前一定要检验 纯度 ) H2和 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 淡蓝色 的火焰。 CO 和 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 蓝色 的火焰。 CH4 和 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 明亮的蓝色 火焰。 鉴别: H CO、 CH4可燃性的气体: 看燃烧产物 (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 H2与 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 高温 H2 + CO) ( 2)还原性: CO+CuO △ Cu+CO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 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 除杂: 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 CaO+CO2↑ 注意: 检验 CaO 是否含 CaCO3加盐酸 : CaCO3+2HCl==CaCl2+H2O+CO2↑ (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 1)可燃物 ( 2)氧气(或空气) (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化学教育网 Page 20 12/23/2020 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 1)消 除可燃物 ( 2)隔绝氧气(或空气) (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 1)煤:“工业 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 SO NO2(引起酸雨)、 CO、烟尘等 (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 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 :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 可燃性 CH4+2O2点燃 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 2)乙醇 (俗称 :酒精 , 化学式 :C2H5OH) 化学性质 :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 2CO2+3H2O 工业酒精中 常 含有 有毒 的甲醇 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 1)节约石油资源 ( 2)减少汽车尾气 ( 3)促进农业发展 ( 4)乙醇可以再生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⑴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⑵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 资源丰富,放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