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换带种植新技术内容摘要:

1、米大豆交互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采取 1 米 1 带 22 的种植形式,即 2 垄玉米套作 2 垄大豆,行距均为 50 厘米。 第 2 年,玉米大豆交换茬口,换带种植,轮作倒茬,以实现种地养地结合。 北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07 年在巴图营乡大夫营村西组连片开发种植面积 500 亩,平均亩产 斤,其中玉米平均亩产 斤,大豆平均亩产 75 公斤。 农户姜喜武种植 6 亩,混合亩产突破975 公斤,成为当地高产状元。 采用此新技术,比常规清种玉米增产 32%,每亩纯增收 400 元,项目区农民新增纯收入 20 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力较强的平肥地块。 秋收时玉米采取高留茬,部分玉米秸秆粉 2、碎后直接还田,按 1 米 1 带,一次性完成隔带旋耕和深松。 采取1 米 1 带 22 种植形式,即 2 垄玉米套作 2 垄大豆,行距均 50 厘米。 玉米定苗后采取玉米秸秆地表覆盖。 型紧凑、叶片上冲、中秆耐密品种,如丹科2151、郑单 958 等。 玉米密度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丹科 2151 每亩保苗密度3500 株、郑单 958 每亩保苗密度 4500 株左右。 大豆品种为铁丰 29 号,每亩密度在 株左右。 地温稳定在 10以上、有良好土壤墒情时播种,一般在 4月 2025 日播种玉米,5 月 5 日播种大豆。 播前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和哂种。 播前完成测土配肥。 根据土壤肥力水平结合产量指标,确定有机肥及化 3、肥施用量。 2007 年在巴图营乡大夫营村西组生产示范田,确定投肥指标为每亩施农家肥 4000 公斤,玉米田每亩施专用肥 斤,其中基肥 斤、追肥 20 公斤,玉米专用肥内含大量元素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锌、铁、锰、硼等;大豆田每亩施专用肥20 公斤,真正做到配方平衡施肥。 齐苗,在幼苗 2 片叶展开时浅锄疏松苗眼,破除硬壳,3 片叶时疏苗,5 片叶时定苗,实行蹲苗,做到“促下控上”。 长到大喇叭口前期(1015 片叶)追配方玉米专用肥 20 公斤,并在拔节期、灌浆期遇旱灌水。 20%马氰乳油 15002000 倍液喷雾,或 20%速灭杀丁乳油 1000 倍液、10%氯氰菊酯 1000 倍液喷雾。 防治玉 4、米螟最好用赤眼蜂,没有人工饲养赤眼蜂每亩可用 5%甲拌磷颗粒剂 斤拌细砂 20 公斤撒在玉米心叶内,每株用毒土量 2 克。 大豆田防治食心虫,8 月 10 日前后发生成虫,傍晚见到蛾团时每亩用 80%敌敌畏乳油 斤蘸玉米秸秆 23 节,其中1 节去皮吸药,均匀插在田间熏蒸;见到成虫后 35 天可发现幼虫,可用 杀死乳油 2000 倍液,或 氰菊酯 15002000 倍液对大豆结荚部位喷雾防治。 秆扒皮等人工措施,并适当延迟收获期,提倡机械化作业,逐步推广机耕机播机收等全程机械作业。 第 2 年玉米带要做到少耕、免耕和铁茬直播,即第 2 年玉米大豆换茬换带,大豆茬改种玉米带时不进行整地深松而直接播种玉米。 玉米茬在秋收后采取高留茬和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深松 1 次作业完成。 采取隔带隔年旋耕、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