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倒伏后的急救措施内容摘要:
1、米倒伏主要由大风大雨或虫害蛀食等原因引起。 倒伏后影响通风透光和授粉不良,导致空棒或绝产,应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减少产量损失。 米茎基部第 1、2 节间较脆弱,加之已有部分根系受损,扶直时要防止折断及增力口根伤。 可 1 人扶直另 1 人向植株根部培土。 设法随倒随扶,拖延不但难以扶起植株也会增加损失。 对倒伏不太严重的玉米植株,靠自身较强的调节能力,一般能直立起来,茎叶空间排列也能基本合理。 理机能受到扰乱,直接影响灌浆结实。 对只追 1 次肥的田块,可再追 1 次肥。 如果第 1 次追肥未施磷钾肥,可用 产素 5000 倍液喷洒植株,有利于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合成,能增加玉米籽粒饱满度。 往发生病害。 叶部病害如玉 2、米大小斑病、锈病等,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可用 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300 倍液喷施。 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23次。 每亩用石灰粉 1520 公斤拌细土 50 公斤均匀撒施田间,能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玉米螟在植株节间钻孔是倒伏折断绝产的原因,应适时防治。 方法是在玉米喇叭口时期每亩用辛施螟 斤撒入心叶内。 当加深耕层,深耕能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和入土加深,能明显减轻后期倒伏程度。 及时中耕培土,玉米拔节后及时培土,可促使植株产生大量支持根,使根系发达,减轻倒伏。 合理肥水管理,施肥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不宜过多过早。 肥料中应注意配合磷钾肥一起施用。 苗期蹲苗,能使地上部节间缩短,根系入土深广。 拔节后 1 次灌水量不宜太大,以防徒长。 合理密植,依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或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改善植株个体发育,能减轻倒伏。 专利查询。玉米倒伏后的急救措施
相关推荐
、玉米种植方式玉米种植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等行距,宽行密植,宽窄行,等行距留双苗等方式。 现介绍一种宽行撮苗种植法。 二、玉米宽行撮苗种植法种植要点此种种植方法,要求行距 100 厘米,穴距 5 厘米,每亩约有 1334 穴、每穴定苗3 株,每亩有 4000 株左右。 用此法种植时,每穴播种 5,种子自由下落,不必太分散或分散在 5 平方厘米范围内,种植深度 4 厘米。 出苗后要早定苗,以 3
1、米大斑病,在全国玉米产区都有分布,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 发生特点: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的初侵染来源,而埋在地下 10 百米深的病叶上菌丝体越冬后全部死亡。 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习油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病条件下萌发入侵。 感病品种上,病菌侵入后迅速扩展,约经 14 天左右,即可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
94 还具有限压作用,可以很好地保护电池。 缺点: 硬件的价格比较贵。 TL494 的使用在带来以上优点的同时,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可以采用 LM358 或 LM393 的方式进行克服。 涓流控制简单,并且是脉动的。 电池充电结束后,一 般采用涓流充电的方式对电池维护充电,以克服电池的自放电效应带来的容量损耗。 单片机的普通 I/O 控制端口无法实现 PWM 端口的功能
1、1)症状与侵染循环玉米大斑病,目前国内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 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 1520%,严重者减产 50%左右。 大斑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苗期很少发生,后期逐渐加重,发病叶片上形成梭形大斑,病斑黄褐色或青灰色,中部色浅,边缘色深,长 510 厘米、宽 米,严重时几个病斑互相连接,叶片提早枯死。 玉米小斑病,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生较重
1、朱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哉培技术一、精细整地:推广秋翻整地,要求翻地深度达 25 厘米以上。 结合翻地深施底肥,并及时耙耢、平整土地,做到不漏耕,无立垡、无坷垃、无堑沟。 二、起宽垄:打成垄底宽 120130 厘米、垄顶宽 90 厘米的宽垅。 0100 厘米、垄顶宽 70 厘米的宽垅,即将原6065 厘米的 3 条垄合并成 2 条宽垅。 起垄后及时镇压保墒。 三、灌溉、土壤墒情每公顷灌 60120
号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让人、车、路和交通系统融为一体,为出行者和交通监管部门提 供实时交通信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大动脉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 智慧交通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诸如动态导航,可提供多模式的城市动态交通信息,帮助驾驶员主动避开拥堵路段,合理利用道路资源,从而达到省时、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