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追肥注意别入误区内容摘要:
到夏玉米追肥的季节了,笔者发现许多农民在玉米追肥上仍存在误区,具体表现在:1、追肥过晚。 农民习惯于抽雄前后追肥,殊不知此时已错过最佳时期;2、一炮轰式追肥。 播种时把全部肥料当种肥一次施入,或者浇蒙头水时把肥料全部撒入;3、望天追肥。 不顾玉米生长的特点,等下雨后再追肥。 以上 3 种情况,玉米都很难拿高产。 要想玉米获得高产,首先,应了解玉米的需肥规律:玉米苗期是需磷、钾肥的关键期,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是需氮肥的关键期。 其次,施肥量的确定,应以产定肥,一般亩产 700 公斤的地块需施入尿素 35 公斤、二胺 15 公斤、硫酸钾20 公斤,亩产 800 公斤以上的地块,要增施农家肥和硫酸锌、硼砂等微肥。 最后,施肥时期和方法,苗期应把全部的磷、钾肥、20%左右的氮肥和锌肥做基肥(种肥)一次施入。 有研究表明:合理施用基肥(种肥)能增产 15%左右。 大喇叭口期(1高)重施氮肥,应施入氮肥总量的 60%左右,在抽雄后再施入 20%的氮肥最好。 在距玉米根 10米处穴施或开沟条施效果最好,不要撒施,遇旱施肥要结合浇水。 施好肥后,综合管也不容忽视,根据田间生长情况,遇旱浇水,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晚收才能获得最后高产。 专利查询。玉米的追肥注意别入误区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闽教版最新20xx版
完成活动 1 的操作任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 展示作品。 举手回答问题。 倾听教师的归纳与小结,加深理解。 类比和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思考实践能力。 让学生边操作边观察思考,探究实践。 展示作品, 互动点评。 教师总结,加深学生理解。 用自选图形制作文字背景 ( 8 分钟) 1.出示教材图 36 介绍“福州线面”的幻灯片,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学习重点
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水泥厂新型干法生产线生料粉磨与运输系统工艺设计说明书
HL=(100GA)/(100L) HL—理论料耗 GA—煤灰掺入量 L—生产烧失量 得出HL=: 根据公式: HS=HL/(1生产损失)= : 干石灰石= HS*W/(1石灰石生产损失) 干砂岩= HS*X/(1砂岩生产损失) 干粉煤灰=HS*Y/(1粉煤灰的生产损失) 干铁粉= HS*Z/(1铁粉生产损失) 从而得出: 干石灰石的实际消耗定额是: 干砂岩的实际消耗定额是:
玉米低投入高产出栽培关键技术
1、们根据 10 多年的试验结果和各地农户的反映以及对农村实际考察的结果,总结出 6 条关键技术,供广大农户参考。 一、减少一次性肥料施用,增加磷、钾、锌肥料的配合使用施肥是玉米栽培的关键一环。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施肥量大大超标,特别是氮肥超标严重,一次性大量投入肥料是普遍现象,造成前期生长过剩(易发生倒伏),后期脱肥,百粒重降低,容重降低,其结果是高投入造成了低产出,降低了产量,影响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