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圆斑病内容摘要:

分布与为害】玉米圆斑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由炭黑蠕孢菌(引起,局部发生严重。 【症状】玉米圆斑病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 为害果穗,造成穗腐,病菌可深达穗轴。 病部变黑凹陷,使果穗变形弯曲。 子粒变黑、干秕。 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水渍状,淡绿色或淡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发病规律】由于穗部发病较重,所以带菌种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种子不能发芽而在土中腐烂,有时引起幼苗发病或枯死。 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以及果穗子粒上潜存的菌丝体均可安全越冬,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 越冬病菌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萌发侵入。 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 我国发病严重的主要是吉 63 自交系。 点喷洒果穗。 用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液,或 20%粉锈宁乳油 400液喷雾。 喷药后 24 小时内遇雨要重新喷药,一般连喷 2 次,间隔 7。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