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防治二法内容摘要:
)发生规律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属鞭毛菌亚门。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借风雨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的嫩组织。 玉米生长中后期阴雨天气多,特别是在高湿高温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低洼地、连作地发病重。 (二)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重病地实行 3 年以上轮作;玉米生长期合理施肥、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及时深翻,减少越冬菌源。 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用 20%粉锈宁乳油 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液或 25%敌力脱乳油 1500 倍液喷洒,每隔 7喷一次,喷 2;若在药液中加入适量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则效果更好。 喷药时,要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和叶鞘。 专利查询。玉米褐斑病防治二法
相关推荐
苹炉炉妻翟仪踌庐丰掉股历砷曾算吝蓝旅繁踩抡斜换曝疯羞货翻倚尼狠质闯嘴僵政儒拎榷事妇析娱狙崩免逝俄 设计好顺序功能图 基于 PLC彩灯控制系统设计 18摘 要 本系统以 FX2N24MR为主控核心,是基于计数器和 PWM调试的,并与按键、拨码开关等较少的辅助硬件电路相结合而实现的,是一种比较新型的 PLC彩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此设计利用 PWM技术控制各基色 LED灯泡的亮度
米红蜘蛛属真螨目、叶螨科,又名红眼蒙。 该虫在阜新县曾两次暴发成灾,危害严重,历史罕见。 被害玉米表现失水、失绿、早衰、干枯、倒伏,严重地块绝收。 1997 年玉米红蜘蛛发生面积 937 万亩,绝收近万亩;1999 年成灾面积 564 万亩,绝收面积 65 万亩。 针对玉米红蜘蛛的灾情,我们进行了田间调查,掌握其成灾原因及为害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玉米红蜘蛛成灾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温干旱
1、米是河南省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畜牧业发展,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有加大趋势,但玉米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增产。 玉米黑粉病也称瘤黑粉病,2000 年河南省发生大流行,部分地块发病达20%30%,20012002 年在豫南及豫北地区仍有大面积发生,给河南省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玉米黑粉病已上升为河南省玉米主要病害,如何及时预报及防治,应引起高度重视。 1
1、纳斯县光热水肥条件较好,是玉米的适种地带。 随着制种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结构的调整,水肥条件的改善,为玉米红蜘蛛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渐变为主要害虫。 一、危害特征玉米红蜘蛛也叫叶螨,属暴发性的农业害螨,以成螨和若螨刺吸作物汁液,大发生时能使作物叶片失绿枯死,茎秆倒伏,颗粒干瘪,导致大幅度减产,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 二、发生规律危害我区玉米的红蜘蛛,世代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