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花粒期的管理技术内容摘要:

米花粒期(即抽雄至成熟),茎叶停止生长,进入以籽粒发育为中心的生殖生长期,此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是:1、及时浇水。 玉米花粒期植株需水量较大,缺水则受精不良,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能力下降,败育粒增加,粒重下降,尤以开花后 20 天内影响最大。 故玉米在花粒期遇旱,应及时浇大水,保持田间持水量在 80%左右;乳熟至蜡熟期保持在 75%70%。 2、防治害虫。 玉米花粒期为害的害虫以蚜虫和玉米螟为主。 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 1000 倍液喷雾,或用 40%乐果 150 倍液在果穗以上节间涂茎;防治玉米螟,用 50%敌敌畏 800 倍液灌注雌穗。 3、去雄授粉。 隔行或隔株去雄,可减少养分消耗,改善群体光照条件,提高结实率,一般增产 8%12%;去雄时,地头、地边的植株不能去,而且不能带叶,否则会造成减产。 4、保叶护顶。 据了解,不少地方到玉米蜡熟期有打叶削顶的习惯。 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减产措施,而且打叶愈多,减产愈严重;研究表明,玉米成熟时,每多保住一片绿叶,每亩可增产 56 千克。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