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间种白芸豆高效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米间种白芸豆立体通透栽培技术是一项增产增收的高效栽培技术。 即应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半收敛型玉米品种和优质的白芸豆品种,采用玉米与白芸豆按适当比例间种的科学种植方式,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状况,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适当应用晚熟玉米品种,从而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单位面积效益的一项技术措施。 该项技术已被广大农民认可和广泛应用。 一、经济效益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及对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目前已成为绥化市北林区乃至我省二、三积温带的玉米重要栽培方式,是发展高效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亮点。 该栽培模式下,2004 年我们在全区推广 10 万亩,平均每公顷比清种玉米增加收入 280 2、0 元;2005 年推广 23 万亩,平均每公顷增收 3706元;由于 05 年效益好,2006 年全区共推广了 31 万亩,平均每公顷增收 3910元左右。 二、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在试验示范与推广的过程中,我们研究总结了品种、种植方式、密度、整地、施肥、植保等单项技术,并进行了综合组装与集成,从而完善、丰富了玉米间种白芸豆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形成了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1、选用优质耐密品种,搞好种子处理我们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根据选种原则,筛选出了适合立体通透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耐密的玉米品种,如长丰一号、农大 3138、吉单 27等。 间种的经济作物白芸豆可选择长白,不死秧,产量高,市场需 3、求量高。 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同时,严把种子质量关。 为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采用种衣剂包衣处理。 通过试验筛选出的综合评价较好的为“八一”农大生产的 35%多克福种衣剂,防效达 保苗率达 2、选择正茬,深耕精细整地根据我区种植结构的特点,主要选用大豆茬和马铃薯茬。 玉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虽不严格,但要达到丰产,也需要较好的土壤条件。 如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土壤肥力较高,排水良好等。 最好选在秋整地地块,全部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耕翻深度 2023厘米,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及时起垄镇压。 原垄种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先灭茬深松垄台,后起垄镇压,严防跑墒。 3、培肥地力,科 4、学施用化肥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使耕地有机质含量提高 化肥的施用全部采用测土平衡施肥技术,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根据玉米生产所需氮、磷、钾肥数量及当地地力条件,我区施肥规律是在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 45 立方米的基础上,一般公顷施底肥为尿素 150 千克,磷酸二铵 130150千克,氯化钾 130150 千克;追肥,在玉米 79 叶期,追尿素 100150 千克。 缺锌的地块适当施入锌肥。 4、适时播种。 应用高效栽培模式我区适宜玉米播期在 4 月 25 日5 月 5 日。 播种采用机械精量点播,播种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随播随镇压,镇压后播深达到 34 厘米。 由于间种矮棵作物,通风透 5、光好,加之选用半收敛型玉米品种,般应达到 6株/公顷。 玉米间种白芸豆可按21 比例种植,白芸豆种植密度为 50 厘米一埯,每埯 2 株,5 月 78 日播种。 5、加强管理,确保玉米安全成熟出苗后及时查田补种。 34 片叶时,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铲前深松、及时趟地。 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头遍铲趟后,每隔 1012 天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 防治病虫,化学除草。 粘虫: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每公顷用量 300450 毫升,对水450 千克。 玉米螟:玉米喇叭口末期,每公顷用 剂 千克,制成颗粒剂撒施。 或公顷放置赤眼蜂 30 万头防治,以卵卡方法投放。 斑须蝽:6 月初若发现有斑须蝽危害,每公顷用 3%莫比朗乳油 450 毫升,对水 225 千克喷雾防治。 化学除草:土壤墒情较好时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每公顷用 72%都尔15002000 毫升加 50%甲草嗪 400500 克,对水 400600 千克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苗后除草可在玉米 35 叶期,杂草 24 叶期茎叶喷雾,每公顷用 4%玉农乐悬浮剂 7501200 毫升加 70%塞克津可湿性粉剂 100 克对水 450 千克喷雾。 此外,及早掰掉丫子,避免损伤主茎;8 月上中旬,放秋垄拿大草 12 次:玉米腊熟末期扒开玉米果穗苞叶晾晒,加速果穗脱水;玉米完熟后及时收获。 专利查询。玉米间种白芸豆高效立体通透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
计)撰写规范 13西安犁凳僧籍糜集媚盏呆疚姬赚受询厚现觉炸宛事旦瑶妻硬竖啦狮绰巍晓及臆顽献榴霉涪蕉哈啤屋镁邻曰县煎侧秉复侯医戊炉周汪磋灵惯苏番蜒酗盆酚 7.组织本院(系)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毕业论文指导手册 412731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教 , ,务 , ,处 ,, 编二 00六年十一月目 ,,录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管理规定
1、米蓟马是我县境内近年新发生的一种虫害,特别是今年由于 57 月份雨水较少,发生面积已达 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 15%。 据我们调查,目前为害我县玉米的蓟马主要有玉米黄呆蓟马、禾蓟马,二者均属缨翅目,蓟马科。 由于蓟马虫体较小,不易被人发现。 又由于目前我县农民对此还不十分了解,所以忽略了防治,而造成损失。 一、为害症状玉米黄呆蓟马主要是以成虫对玉米造成为害,它在叶反面为害
1、简化施肥新技术 玉米施肥技术是玉米栽培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年来,玉米施肥技术一直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推广了轻施攻秆肥、重施攻穗肥的前轻后重的分期施肥方法,在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从推广玉米药剂灭草免中耕后,追肥后无法培土已成难题,追肥表施普遍存在,被称其为“下六月雪”。 致使肥料利用率降低,尽管施肥量逐年加大,玉米产量且徘徊不前
1、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乡在夏玉米行间间作平菇,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 平菇从种到收仅 50 天左右,时间短,见效快。 玉米间作平菇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玉米地块。 要选择近水源,土地疏松,地力肥沃的。 品种。 要选择株型紧凑,适于密植遮荫的品种如掖单 2 号等。 种植规格。 为了使平菇出菇期间与夏玉米相适应,同时又能使秋季适时种麦,玉米应在 5 月下旬麦田套种
登海 1 号、掖单 22 号由我国著名玉米育种专家、山东莱州市登海种业(集团)公司总裁李登海培育的玉米新品种登海 1 号、掖单 22 号,最近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登海 1 号新品种是 1993 年育成的玉米单交种,掖单 22 号是同年利用半矮生多基因控制株高的中矮杆自交系组配成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自 1994 年以来,这两个新品种连续 4 年在全国各地进行试种,对比实验